第424章 缺态度(2 / 2)

“所有的管理者都是一家人,某个地方的知府犯下了滔天大罪,被前来督查的御史罚酒三杯之后,又调任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当知府。”

“不同姓氏的官吏都官官相护,更何况是兄弟?”

“简单的说吧,以道立国,如果只有一个道家,是不可能治理得好封建王朝的。如果没有诸子百家当他的敌人,它就会像兔子一样泛滥成灾。”

“原本是好的,结果变成坏的了。”

“所以道家虽好,也不能只发展自个儿。”

“因为这根本就不符合生态规律。”

“嗯,嗯。”朱元璋点头,“咱懂了。发展诸子百家,本来就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基本理念。”

“一个健康的生态,必须要有千百种植物,千百种动物。”

“百花齐放,百兽奔走。”

“对了,先生。”朱元璋问道,“让诸子百家去管理行省,你觉得他们能管理得好吗?他们有那个能力吗?毕竟在先秦时期,他们都没有管理过州县的经验。”

“诸子百家,都是被春秋时代的诸国,弃之不用的思想。”

“管理一个行省,可不是那么容易。”

“一个行省面积巨大,比春秋时期一个小国还要大,且人口增长了好几本。士大夫阶层和当地士绅勾结,拥有盘根错节的巨大势力……”

“如果诸子百家全都治理不好,导致民不聊生,那么稷下学宫,就会成为天下笑柄。”

你这个院长,脸上也不好看。

“我觉得他们,全部都能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秦宇道。

“先生为什么对他们如此有信心?”朱元璋闻言震惊,“要知道,诸子百家都没有任何实际的治理经验,管理的地盘比先贤的梦想还大。”

“而且各自的思想,都有不足之处。”

“先生凭什么认为,诸子百家初出茅庐,就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因为利益。”秦宇道,“能否管理好行省,关系到百家的核心利益。”

“在核心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在治理的时候,必定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诚惶诚恐。一心为民。”

“的确如此!”朱元璋闻言深表赞同。他已经得到了密报,百家在得知自己要被拉出去治理行省之后,的确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心态。

这次治理行省关系到百家的生死存亡,还有遗臭万年的可能。他们已经惶恐到,有好几家的祭酒,都产生了要退位让贤的念头。

“无论是谁,如果能用这种心态去治理一个地方,想治理不好都难。”秦宇道,“记住,能否治理好一个地方,态度是最关键的。”

“华夏古代不缺人才,缺的是态度。”

“而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能促使诸子百家,用最端正的态度,去治理他们所在的行省。”

“不错!”朱元璋闻言深表赞同,“生死攸关的核心利益,会激发出百家,最大的潜力。只要他们态度端正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