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民以食为天(4K)(2 / 2)

虽然这辈子家里是小康,但养猪的人怎么可能不下地种菜?

所以顾青并不是脚不沾泥的秀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从村里走出来的人。

新科区当年就是蓉城郊区中的郊区,所以在划这个区的时候,除了九州科技社区周边住户多,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平原农田,天府粮仓。由于很多限制,所以也不允许被开发商业房地产。

而在划区之后,九州科技作为新区规划的顾问公司,也“建议”不开发房地产,所以就保留了许多田地。

而这些田地,有部分就被作为了试验田地,有专人和九州安保负责,避免万一有大爷大妈将实验成果给顺手牵羊。

航天育种的玉米基地内,一行株高1.2米左右的玉米种质材料,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因为它周边看起来相同的玉米单株都在1.6米左右。

十一月份,这东西还能长?

可以的,只要控温和施肥做到位,数九寒冬都可以吃最新鲜的西瓜。

九州科技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副院长张泉海,正弓着身子在这一行低矮的玉米植株面前,双手虚指,如获至宝的一脸兴奋向顾青介绍道:“顾总,这是一粒玉米种子在空间站里产生了突变,如今一粒长成了一株,一株繁育成一穗行。

在经过两轮的仔细挑选和检测中,我们发现它的生长速度有极大提升,同时果实棒大株型紧凑耐密植。

而且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需要的积温并没有其他玉米种高,这意味着,这些种子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较多的季节,叶片不容易感染锈病,茎腐病,至少能减少种植户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损失。”

顾青点了点头,虽然神情喜悦,但却没有上手触摸这些植株,甚至害怕自己脚步踏重了,将土壤踩踏严实导致植株根系受到不好影响,所以只是也是躬身向前打量着。

民以食为天,哪怕是科学家工程师、王室贵族,都必须要吃食物。

所以顾青对太空育种一直都颇为重视。

航天育种即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通过搭载返回式航天器或太空舱,利用太空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环境的综合诱变作用,使生物自身产生基因变异,再回到陆地上,经过科研人员多代筛选、培育,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

“送上去了那么多种子,终于有些结果出来了。”顾青感慨了一句。

张泉海叹了口气:“是啊,送上去了那么多种子,但并不一定每一粒种子都会发生变化。能够改变的可能只有千分甚至于万分之几。

如果不是有核径迹板这种特殊的设备,可以用来检测种子是否被宇宙粒子击中,我们需要消耗的时间和资源更会是几何倍数的递增。”

“除了玉米,咱们还有多少太空种子有良性变异?”顾青突然问道。

作为九州科技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副院长,张泉海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小麦品种有三个,大豆品种有四个,水稻品种目前有三个,土豆品种目前有两个,还有就是南瓜、红薯各有两个。

现在空间站上还有十三个品种,共计一千三百颗种子正在经受宇宙的洗礼。

而且上太空只是第一步,等落地后,我们还要观察种子基因有没有改变,再经过繁殖、多点测试以及杂交培育。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三年后就能有稳定合格的太空农产品产出。当然只是对咱们商用、民用的农产品而言。

对我们在月球基地上面的进度,要看公司后续能提供多少月壤,能送多少种子第一波到基地,我们研究所可以保证的是,一定能在两年内提供可食用的安全、优质太空农产品给宇航员们!”

张泉海说的是斩钉截铁,但顾青却没有同意。

他摇头说道:“对商用和民用的种子,我们还是按照官方的规定,种子状态足够成熟,种植户所承担的风险小,再推广,我们公司不是那些种子公司,不需要依靠太空种子进行盈利。

虽然我不是这一行的专家,但我也了解过,要培育出比较成熟的太空品种,至少要8—10年时间。育种都要4到5年的变异筛选、还有三年的品种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

百姓的餐桌马虎不得,对月球基地,我们前期会给航天员保障食品、饮水的提供,所以也不需要你们研究所大跨步进行实验。

反正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和安全。我们的未来注定是在星辰大海,以后出去了,咱们可就不容易吃着蓝星上的食物了,所以咱们一定要把每一颗种子当做孩子来爱护,不要操之过急。”

害怕对方理解错意思,顾青还着重说道:“经费和送种子上天进行实验的名额,你们不用担心,我们公司和官方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密,你们只要有需求就上报,还有试验地的事情,我们和安西省、东三省以及沿海地区的部分省份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想要试验地,就大胆申请。

反正原则就是一个,保证种子的安全、健康,随后才是产量、营养、抗病这些追求。”

听到顾青这番话,张泉海抽了抽鼻子。

放眼望去,业内这么多公司,哪怕是那些夏资企业,应该没有一家企业会如此对待这个太空育种项目。

毕竟转基因那种人为定向给植物导入某些优良性状的基因,使其综合性状发生改变,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也最“便宜”就能出成果的技术。

而太空育种这种利用太空环境,使种子自身基因变异加速,范围扩大,频率提高的技术,耗资太多,需要的时间也太久,虽然是前沿技术,但创造的收益还真没有转基因来得快,赚得多。

顾青与九州科技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其他研究员在试验田地聊了许多,中午还吃了一顿据说是某位负责人的博士论文。

嗯,农学相关专业的论文一般指的是瓜果葡萄、鸡鸭鱼这些植物和生物。

席间,生物技术研究院的某位老爷子,望着窗外的一片片农作物,思绪飘远道:“还记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美苏两国的科学家就开始利用各类航天器进行了上百种的植物搭载实验,有些还完成了在空间的全生命周期,产生了一些新鲜的食物供给。

而我们还在地上,苦哈哈的在地里刨食。

这一晃眼几十年过去了,听说国际空间站出了不少问题,甚至还有航天员故意破坏空间站的设备,真是败家啊。”

顾青一口将嘴里的鸡腿给刷干净后,拿纸巾擦了擦嘴,这才对这位老爷子说道:“现在咱们大夏的天宫可比国际空间站好太多,航天员们还能自己种生菜吃。

等过几年,咱们的空间站在轨道上面建好了,您老也能看咱们公司的航天员吃咱们培育的食物。”

()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