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双边会谈互惠互利(1 / 2)

除了那名坐堂大夫,也就几个员外模样的有钱人,给的是五铢大钱,也就是一枚能当五文钱使的标准铜钱。

    往下,基本上都是小平钱,一枚小平钱称一文,正面铸“龙泽甘露”背面铸“有凤来仪”,外圆内方,中有小孔。今天收到的绝大多数,就是这种小平钱。

    一千文合一贯钱。中洲富裕,白银大量流通,目前一两银子等于一贯,也就是200个大子儿,或者是十钱银子。

    十两银子,又等于一两黄金,也是非常便于计算。

    其实,为了方便携带和流通,大都市里早就开始用纸币“宝钞”来进行交易了。

    在绝大多数地方,活字印刷已经替代了雕版印刷,但在印刷纸币上,还是雕版印刷方便。

    中洲的宝钞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为了防止造假,从纸张到用墨,无一不是细节到了极致。

    就拿纸张来说,宝钞的造纸技术为工部的宝泉局独有,会将废弃的玉简碾碎成末,混入纸浆。使得宝钞在阳光下,会折射出鸟羽一般偏光的质感。平日里若不刻意弯折,宝钞上,也不会出现折痕。

    光是这一条,就劝退了九成以上的造假者——不是大组织大手笔,哪儿来那么多玉简给你废物利用?

    只是小地方的民众相对保守,纸币的流通成本相比白银又不算低,这才导致大家出门,还是习惯用铜币。

    甄英那满满一小包的零钱,当真换算成银子,满打满算也就二两三钱五十八文。

    老板给她抹了个零头,一共给了二两四钱银子。

    甄英连忙推辞:“老板,给多了。”

    “不多,你在我这门口讲故事,帮我招揽了不少生意,这小小一点心意,也是应该的。”

    掌柜的是个保养得当的中年男人,身上略微带了些书卷气,笑眯眯地摇着折扇,上书“和气生财”四个大字。

    若是放到现代,那一张脸就很符合小姑娘们的“叔系审美”。

    老板长得帅不说,又会说话,会做人,瞬间拉高了甄英的好感度。

    见甄英拿着银两想离开,老板连忙说:“小仙君忙活了一天,不如,再喝两口茶,听听我这俗人,聊点儿别的。”

    甄英先是推辞:“掌柜的生意繁忙,我现在又不说书,平白耽搁你时间。”

    “哎,这就见外了。”老板笑嘻嘻地亲自捧了茶来,甄英若是继续推辞,难免有不识好歹之嫌疑。

    “倒是小仙君,街边儿撂地卖艺,倒是当真不易,我想着,修行中人,大多不看重黄白之物,小仙君可是修行碰上了瓶颈,须得红尘历练?”

    谁不看重黄白之物?我就很看重。甄英心里这么想着,嘴上说:“是是是,对对对,好好好。”

    掌柜身子微微前倾,恰好保持在一个亲近又不冒犯的位置:“那小仙君历练之时,师门有没有说过,非得在街边儿上,茶楼茶馆这些,行不行?”

    甄英略微猜到他意思,心中一喜,面儿上却不动声色,只把自己往懵懂无知的人设上靠。

    “这倒是没有,我就是江湖阅历浅,出来见识见识人情世故,体会体会世情百态,在街边儿上,跟在茶楼里,好像也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