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福无双至今日至(1 / 2)

因王府人口实在简单,太妃不肯冷清过年,故王府的家生子在这日都当家人一般看待。过年当天,按照亲疏远近,职位高低,一家一户的来太妃面前磕头。

    诸家仆妇小厮丫鬟行礼必,都散了压岁钱、红包、金银锞子,众人谢了恩,下面自有小厮摆上合欢宴一起吃。

    甄英这一桌儿只她和太妃,身边九个大丫鬟一并立着伺候。

    桌上还那种带着转盘的红木大桌,取了吉利数儿,有整整三十六道菜。

    六道汤品,三甜三咸。咸的是龙井竹荪、千丝绕银针、凤凰脑;甜的是雪霁羹、清炖燕窝、花生杏仁露。

    六道点心,也是三甜三咸。咸的是升进二十四气、九珍九藏、蟹壳黄;甜的是:透花糍、樱桃毕罗、雪衣红沙。

    六道冷荤,分别是:酱香马肉、凉拌牛肉、黄门驴肉、五香羊肉、白切文昌鸡、片皮鸭子。

    六道炸物,分别是:醒狮酥、巨胜奴

    六道热菜,分别是:滴水观音、怀抱鲤鱼、龙井虾仁、乾坤烧鹅、红烧里脊、上汤鸡髓笋。

    六道主食,分别是:八宝扁食、果酱金糕、双色马蹄糕、木犀糕、玉面葫芦、水晶梅花包。

    其中,八宝扁食就是八种不同馅儿的饺子。

    太妃知道甄英吃饭时不喜欢有人看着,干脆摆摆手,让都下去和爹娘一道用席。

    九个大丫鬟里,八个是家生子,只一个甘露,是家里造了难,发卖出去的。

    众人都和父母兄弟们一块儿在后头坐着,既喜庆,又不拘束,只甘露一个孤零零的,和两个小丫头在前边儿伺候。

    众人都和爷娘一起,言笑晏晏,虽然合欢宴怕出丑事不许喝酒,众人以茶代酒,又吃的是难得的大菜,到底有时候控制不住,欢声笑语飘到前边儿。

    前边儿甄英虽然不能说话,耐不住太妃是个话痨,两个小丫头虽然是第一次伺候用膳,很快就不拘束了。

    只甘露一个,听着后边儿人声鼎沸,看着前头祖孙和睦,想到在闺中时的日子,神色就有些异样。

    太妃是个仔细的,看她这幅样子,知道甘露想家了。

    “我记得,你家里是北方的,你尝尝这道红烧里脊,比起家里做得如何?”

    甘露谢了恩,用公筷夹到瓷碟里,又另起了一双筷子吃了,不禁落下泪来:“当年家中贫寒,不曾吃过红烧里脊。”

    甄英之前从太妃那里,知道甘露家乡先是遭了旱灾,家人勤勉,早先打了深井,这才不至于渴死。之后又是遭了蝗灾,实在没办法了,爹娘拿她换了一袋糙米。

    甘露那时还是麻杆似的一个女娃,就算卖到窑子里也卖不上价,好在家里当年家境不错,耕读传家,女孩儿也学了几个字,人牙子见她聪明,干脆卖到了王府。

    之前提到,王府缺一个管书房的女孩儿,甘露因为身家清白,又识文断字,被考察过后轻易就选上了,从三等杂役丫鬟变成二等丫鬟,平日里洒扫书房,整理书籍。

    王爷书房虽然说是多重要的地方,但那特指主人在的时候。

    太妃有段时间迷上了话本,众人投其所好,搜罗了不少,自己卧室里放不下了,诺去了王爷的书房,后来里头进进出出的人太多,姜澈一拍大腿,干脆收集境内藏书,搞个藏书楼吧!

    就在甄英到达王府那年春天,藏书楼建成了。

    太妃身边的丫鬟都是家生子,伺候人可以,管理藏书就不在工作技能内了,就是听霜这般沉稳仔细的人物,也只能看看账本这些庶务,真的去管理藏书,头都要大了。

    此时宫选都没开始呢,王府也找不到女官用,甘露此时只是个灶上的三等丫鬟,好容易有个机会,于是毛遂自荐,领了这份差事。

    她按照“经史子集”,将藏书分门别类,又仔仔细细把书名抄录成单子,少女时期的经历,给了她经验。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甄英来藏书楼借书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枚金子。

    之后王府编制扩张,甘露凭借整理藏书楼有功,顺利蹭到了大丫鬟的编制。

    要知道,王府的一等大丫鬟每月有二两的月钱,虽然不多,可平时吃穿用度都是走公中,月例到了手,权当攒嫁妆。

    又因在太妃身边服侍,不仅得脸,逢年过节的赏赐也多,堪称是王府除了管事和采办之外最好的差事,从来都是被争破了头的。

    甘露并非家生子,一等丫鬟的编制,按理说轮都轮不到她。可整理藏书楼确实有功,甄英有心抬举她,旁的人也不敢反对。

    只是甘露到底是“外人”,许多行事还是有掣肘,太妃知道,平日里只让她在跟前伺候,不让她去做一些和人打交道的活儿,免得听到什么难听话,心里难受。

    当年抬举甘露做一等丫鬟时,甄英就派人去了她原籍寻亲,一直没有结果。

    甘露一天天埋在书山里,甄英看着她一天天沉默,总觉得时间长了,到底不是个事儿。

    这年她抬举成大丫鬟的不止一个甘露,还有朝雯,只是朝雯虽然是家生子,年纪却实在太小,老子娘也不是多有脸面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