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球星掉落,新的战术白板(第十(2 / 2)

    额……

    这……

    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这是夸奖还是嘲讽。

    说起范加尔, 他的执教绝大部分算是不顺利吧。

    但他善于提拔新人, 很多年轻巨星都是在他手下进入一线队然后慢慢大放异彩的。

    他还被球迷们成为范厨师,因为他特别喜欢频繁的高价购买球员,和小品《卖拐》范伟演的二愣子厨师一个样,年年都上档,档档不一样。

    这所谓的大圈战术,听起来像特么个战术,其实还真不算什么战术。

    往简单了说,就是中后卫传球给左后卫,左后卫给左中场,左中场给左边锋。

    左边锋拿球一看,哎呀,边路前面没人了。

    对面在防我,过不去。

    要突破对方有风险,教练说不让冒险。

    然后左边锋就回传左中场,左中场回传左后卫,左后卫回传中后卫,中后卫再分右后卫,右后卫给右中场、右边锋……一二三四,再来一次。

    这么看,足球一直都绕着一个大圈的边缘移动,站在自家球门看过去,呈现一个U字型轨迹。

    这个战术的特点是什么呢?

    没有中路的碰撞、直塞、回撤,全部在边路做文章。

    边路游离往返,几乎不做进攻尝试,隔靴搔痒。

    特点明晰了,那么优缺点就出来了。

    优点一,即便没有顶级中场,你依旧能够保持大量的控球权,占据所谓的上风。

    优点二,占据控球权,也就意味着对方进攻次数的减少,有利于防守。

    有点三,充分利用了场地的宽度去应对逼抢,同样利于防守。

    这样的球队,几乎不可能打出大比分。

    缺点一,如果你有顶级中场,你的中场就废了。

    缺点二,如果你有爆点边路,你的爆点就废了。

    缺点三,防线承担了大量传接球任务,是这个U的底,一旦底漏了,就完蛋了。所以为了不漏底,防线就不能上去,要保持拖后,这就造成了中后场的脱节。

    中后场脱节的空间,就成了对方球员利用的地方,即便对方矮小很多,也能在这个地方获得大量球权。后防球员冲上去,就有漏底的风险,不冲上去就眼睁睁看着对方背身拿球,特别考验防线的能力、默契、补防速度。

    但大圈战术只是一个雏形。

    DIY的空间很大。

    比如想要解决“中空”问题,就配一个速度不错的技术性后腰,利用他的推上添加中场战术。

    或者找一个具有移动支点能力的前锋频繁回撤,辅助左右路进攻的同时,还能够和插上的后腰擦出火花。

    再比如给边路爆点一些自主权,放弃大量控球权让他们去冲击对方防线。甚至是化用飞盘战术,两翼齐飞。

    又或者,算了,战术这个东西,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

    有更多的战术选择是好事。

    何况球员能够快速的适应战术,本身也是能力的体现之一。

    不同战术要求你有不同的能力,适应的战术越多,说明你的下限越高。

    娱乐文好书推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