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优势在我(2 / 2)

好像也不算很浪费?

因为除了他们两家之外,市场上还有Uber的存在,即使他们能够握手言和,跟Uber的竞争投入也是少不了的。

“Whatever.”

柳清语气肯定地说道:“这场游戏快要结束了。”

……

跟上一轮融资一样,嘟嘟的完成时间比万里出行要晚一些,一直到7月份才正式对外公布。

不过这一次嘟嘟就没有屈居在万里出行之下了,反而爆出了一个核弹级别的大新闻。

柳清代表合并之后嘟嘟快嘟宣布,两家公司的业务整合之后得到了投资人的高度认可,本轮融资规模达到了极其惊人的24亿美元。

这不仅创下了国内独角兽的融资纪录,而且很可能是本年度全球最大的未上市公司单笔融资。

这么好的素材,当然要大书特书。

一时之间,所有的科技版、财经版媒体都用大幅专题报道讲述了嘟嘟发家至今的故事,其待遇之隆重还超过此前的万里出行。

“嘟嘟其实耍了一个小花招,他们并没有公布这一轮的投后估值,只宣布了融资金额是24亿美元。”

“光从这一点看,他们的融资金额是我们的两倍,其差距几乎达到了合并之前嘟嘟和快嘟的差距,给外人的印象就是万里出行已经掉队严重。”

“我们真的有这么惨吗?”

“根据我们自己的市场统计,嘟嘟跟快嘟合并之后无非是完成双方的业务整合而已,并不会凭空生出来什么。”

“相反其实双方有很多岗位都是重合的,只是出于程惟不能裁员的承诺,所以把整个团队搞得很臃肿,他们在成本方面是比我们搞出很多的。”

“说回融资的事儿,根据我们的观察嘟嘟打车这一轮的投后大概在120亿美元左右,他们能拿到24亿美元基本上算顶格融资了,也就是把市面上能够拿到的钱全都扫了一遍。”

“当然必须要承认,这一轮融资过后是对方的优势继续放大了,很多投资人在双方之间选择了他们。”

“但也不代表我们完全没有机会,我们至少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

“在2013年万里出行刚刚上线的时候,甚至直到年底我们拿到熊厂的1亿美元之后,又有谁能相信我们能在短时间内逆袭到行业第一呢?”

林一这一次没有着重给自己的团队施加压力,而是难得地给他们加油打气,好消息是目前而言公司的军心还是稳定的。

但是林一的心里没有那么轻松,他知道就算自己能够心志如铁,其他人恐怕未必能这么决绝了。

在这种时候,他自然地望向了自己身边最可信赖的那位。

师姐只是回以一个坚定的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