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值得投资的未来(2 / 2)

不过吃这套的还是大有人在,这些大佬的背书,对于这个新品牌早期迅速打开知名度功不可没。

林一知道李冰和他的未来,最大的成就是首次把国产品牌成功打入了豪华车市场。

不是一辆两辆,而是持续不停地出货。

就算电动车是取巧,至少让消费者觉得国产车可以值这个价。

单论销量它并没有和其他新势力玩家拉开差距,不过未来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方式都有独到之处。

林一并没有因此动心。

“李总,我觉得你是做实事的,我并不怀疑你的诚信和成绩,但是假手于人总比不上亲力亲为,实际上我还想自己试一试。”

李冰没觉得意外,林一这个年纪,就已经拥有万里出行这样的产业,心里要是没有几分傲气才叫奇怪。

“林一,我刚才介绍的只是一个方面,其实我还有一些别的信息可以给到你。”

“未来从成立到拿出这一款电动超跑,总共花了两年时间,我们做过三轮融资,总金额超过6亿美元。”

“我知道万里出行现在账上资金非常充裕,6亿美元根本算不了什么。”

“但造车是个苦差事,它就是实打实地需要投入,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精耕细作。”

“如果电动车的门槛那么低,那我就不会顶着丰田那些望而生畏的传统巨头,去搞什么新能源了。”

“它跟网约车这种线上的玩法不一样,不是撒出去上百亿美元,就能三年砸出一片新天地的。”

“如果你从零开始,而且一切顺利的话,三年你的车也才刚刚上路。”

“我说这个话并不是威胁,也不是看不起你的能力,就是单纯地提醒,对你来说这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就算你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和诚意,但是你的投资人会不会允许,以及对万里出行有什么帮助,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李冰说的不无道理。

既然他提到了投资人,林一也给了他一个提醒。

“万里出行的董事会里面,有一位是A厂的蔡重信。”

这下李冰秒懂了,原来林一顾忌的是A厂跟鹅厂之间相互不对付的关系,这事儿也不是他能解决的。

话题谈到这里算是碰到了死结,李冰很快就离开了,只是留言说如果林一改变了主意,随时可以去找他。

送走李冰之后,林一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合伙人们。

师姐一眼就看出:“你拒绝他除了A厂之外,应该还有别的理由吧?”

万里出行当然要跟大股东处理好关系,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也不必为了马杰克束手束脚。

林一这个时候是可以知无不言的:“未来的产品规划是奔着特斯拉去的,从高往低铺,逼格是拉满的。”

“他的车或许是好车,但打一开始就只打算服务一部分人。”

“我说造网约车,并不是为了显得我们LOW,实际上结实耐用而且便宜好开的车才是更大的市场,不管它是普普通通的家用车,还是用来做网约车。”

“我们不缺一辆能卖上千万的车,缺的是能在全世界卖出上千万辆的那种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