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令人震惊(2 / 2)

这可是八千多人啊,多么庞大的一笔开支啊。

想到这,阎应元心情就越发沉重,愁眉不展。

……

与此同时,又一份塘报以两百里加急递送到了南京。

通政使刘士祯看过塘报,赶紧亲自带着塘报来内阁。

史可法粗略的看过塘报,又赶紧把高弘图、姜曰广还有解学龙召集到他的值房,商议后续的防御调整以及奖励事项。

看完塘报,值房里半天没有声息。

多尔衮他们需要消化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史可法他们四位内阁辅臣也是同样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令人震撼的消息。

淮安府上次发来的塘报,只陈述了建奴退兵的结果,没有细节。

但是这一次发来的塘报,不仅陈述了建奴杀了一个回马枪并被击退的详细过程,而且还附上了大量的细节以及数据。

比如伤亡,此役共有五千多乡勇战殁,三千多致残。

比如消耗,此役共计损耗各种器械物资折银五十万。

比如损毁的民田及民房,整个山阳西城已付之一炬,城外千顷良田遭严重损毁,此外山阳东城的城墙亦是损毁严重。

不过最令四位阁老震惊的,则是战果。

虽然还没派遣都察院的御史进行核实,但是四位阁老认为范中杰、阎应元他们就算是夸大了杀敌数字,也断不至于全是凭空捏造。

换句话说,这个数字基本还是可信的。

哪怕减半,也堪称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捷。

因为山阳城的乡勇战后在清理各处战场时,一共清理出来将近五千具建奴残尸,还从运河的冰层下捞出四千多具尸体。

也就是说,山阳之战一共击杀了近万建奴!

近万建奴!将近一万人啊!史可法攥着塘报的手都在抖,太激动。

好半晌后,高弘图才长出了一口气,说道:“好啊,我大明朝总算是赢得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捷,相信此战之后,近五十年来所积攒的面对建奴时的窝囊气尽可以一扫而空,建奴再想南侵,就得掂量掂量,是否能承受得起又一次的惨败。”

高弘图打破沉寂后,史可法三人的思绪也纷纷回归现实。

史可法激动的说道:“此番北伐有望,大明北伐有望了啊。”

北伐有望?解学龙抬头瞥史可法一眼,心说此真书生之见,守城打了一个胜仗,就敢叫嚣北伐?你怕是没领教过建奴野战的厉害。

解学龙的心态也是江南缙绅的普遍心态。

保守地方,江南缙绅还是愿意拼尽全力的。

但是北伐那就算了,他们是绝不会出一分力。

打战是要死人的啊,而是是要死很多很多人,还要花很多很多钱,有这必要吗?就以黄河为界,跟建奴议和然后过自家的安生日子不行?

不过这话解学龙没有说出来,他还不想扫了史可法的兴致。

解学龙说:“此番能守住山阳,淮安知府范中杰以及山阳县令支廷谏功不可没,尤其是范中杰,竟不惜以身做饵行死间计,若不是贡生冒襄以身相替,此时范中杰已然是为大明而捐躯了,此等忠臣贤臣能臣当重用。”

至于冒襄和阎应元,直接就被解学龙忽略掉。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这两人是士子营的士子。

士子营的士子是圣上的人,属于帝党的阵营。

帝党中人不属于文官集团,所以他们不会管。

这也算是崇祯与文官集团之间达成的心照不宣的默契吧,崇祯基本不干预内阁六部的具体政务,内阁六部也别管帝党、内务府及士子营。

所以解学龙只提议提拔重用范中杰以及支廷谏。

“仆附议。”姜曰广深以为然道,“范支二人理当重用。”

史可法道:“既如此,我们就先商量好一个大概的意见,然后廷推。”

高弘图道:“依我看,干脆就让范中杰去吏部吧,左迁吏部左侍郎,至于孟兆祥,也该左迁大宗伯了。”

史可法的眉头又是微微的皱了下。

因为高弘图是越来越不把他这个首辅放在眼里了,连吏部左侍郎这样的官员任免,也全凭你一言而决?还要我这个首辅做甚?

当首辅当到这个分上,是真的憋屈。

但是史可法必须承认,高弘图这一提议并无私心,而且十分的恰当。

首先范中杰也算是东林党这一系的,因为他恩师董其昌是东林党人。

大明朝非常讲究师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并不是说说,无论是蒙师、塾师或座师,对于文官集团而言,都是需要用一生去孝敬以及报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