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寿宴(1 / 2)

第二天凌晨四点钟,郑飞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叫他。

    从床上起来,郑飞打开了院门。

    来人是胡春燕和他的丈夫刘海涛。

    “郑师傅,咱们现在走吧。”

    “行,你们稍等一会,我去把门锁上。”

    把门锁上,郑飞三人开车向着十几公里外的菜市场驶去。

    清河镇是他们这里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

    周围十几个村庄都以种植蔬菜大棚为生。

    也因为有这个蔬菜种植基地的原因,他们这里的蔬菜比别的地方便宜很多。

    经过好几年的发展,清河镇的菜市场已经成为了几百公里内最大、种类最全的农贸市场。

    这里除了蔬菜,也在这些年中增加了肉类、海鲜和山货等。

    胡春燕问道:“郑师傅,咱们要买什么东西?”

    郑飞拿出昨天晚上写出来的菜谱。

    问道:“你们准备预备多少桌?”

    他要先确定多少桌才能买菜。

    “我们准备了六十桌。”

    “六十桌!”

    听到要摆六十桌,郑飞忽然感觉自己的手开始疼了起来。

    “那一桌准备多少上多少菜?”

    “二十四道菜,就做咱们这里的三八席。”

    作为父亲的八十大寿,胡春燕和她的姐姐妹妹早早的就确定好了,按照他们这里最高的来办。

    不光大席办的好,她们还给他父亲请了隔壁省有名的戏班子连唱三天大戏。

    胡老爷子虽然八十了,可是眼不聋耳不花,身体硬朗,能吃能喝,一点毛病都没有。

    听到自己四个女儿要给自己大办八十岁大寿,每天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在村里遛弯,见谁都是笑呵呵的。

    村里没有什么秘密,很快就有人知道胡老爷子的女儿要给他大办八十大寿。

    听到这个消息,村里的老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羡慕的不行。

    可是他们羡慕也没有办法,年龄有的不是比他高,有的就是比他低,想办都办不了。

    虽然现在办不了,可是很多老人都已经决定了,在他们八十或者九十岁的时候也要大办一场。

    既然要摆六十桌,那么菜单就要改改了。

    也不用大改,只改几个菜就行了。

    “行,我心里有数了,咱们到地方看看再说吧。”

    不一会,他们就来到了清河镇。

    虽然天才刚蒙蒙亮,可是清河镇已经有很多人了。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来这里拉蔬菜的商人。

    来到清河镇菜市场,三人从车上下来。

    郑飞看了一下,决定先去买肉。

    六十桌,每桌二十四道菜,那么猪肉不能买少了。

    郑飞决定买三扇。

    肘子、整鸡、鲤鱼、牛肉、羊肉、大虾、猪杂、甲鱼都少不了。

    因为是寿宴,郑飞这次决定要做些比较喜庆的菜。

    把肉类买完,三人又来到蔬菜区。

    买了好几种菜,大约一百多斤。

    买完菜,郑飞又带着两人去逛了逛山货区,买了一些山珍。

    三人在把菜市场逛了一遍,所有的东西终于买齐了。

    幸好胡春燕来的时候开的是皮卡车,要不然他们买的这些东西还真的拿不了。

    “咱们在这里吃过饭再回去吧?”

    胡春燕看到时间已经不早了,提议道。

    看到两人在看他,郑飞点点头:“行吧,也不着急。”

    在菜市场外面找了家卖羊肉汤的店铺,三人一人喝了一碗羊肉汤。

    吃饭的时候,胡春燕还说这里的羊肉汤和郑飞做的差远了。

    听到这话,胡春燕的老公刘海涛笑着说道:“这几天我老听你说郑师傅做的大席多么多么好吃,今天我一定要好好尝尝。”

    作为老公,刘海涛知道一家老婆是什么人,别的都不感兴趣,就喜欢吃。

    他们家大部分花销就是买吃的。

    因为这,他们家的两个孩子都很喜欢跟着她。

    因为他们知道,跟着他妈,有吃的那是真买啊。

    郑飞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吃饱喝足,三人也不在耽搁,坐上车就离开了。

    刚进入胡家庄,郑飞就听到村子里面传来唱戏的声音。

    真不愧是隔壁省有名的戏班子,就是敬业,这么早就开唱了。

    行驶到去往胡春燕家的路口,郑飞发现前方已经坐满了老人。

    看路上停着的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车,就知道这附近能动弹的老人都过来了。

    汽车勉强过去,又往前开了几百米,终于到家了。

    听到车声,一群人从旁边的院子里面走了出来。

    “郑师傅,我给你介绍一下。”

    他们家的人还不少,光介绍人就介绍了一分多钟。

    互相认识后,郑飞在胡春燕的带领下来到了厨房。

    “郑师傅,我知道你没有工具,这些工具都是我借的,你看还缺少什么吗?”

    郑飞看了一下,锅碗瓢盆都有,勺子笊篱什么也不缺。

    “东西都够,对了,吃饭的餐具你们别忘了。”

    六十桌呢,这要是缺少了可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