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汉寿奇人。(1 / 2)

为了明确知道沙摩柯有没有真的来追击,诸葛松几乎用上了整个队伍中的全部五十匹马。

    这些马和它们的主人全部被分布在从武陵城到洞庭港之间的各个适合隐蔽的地点,这些隐蔽点之间从西到东越隔越远,在每一个隐蔽点他都留下了五个人和五匹马,诸葛松吩咐他们只要看到蛮族的军队便立刻上马向洞庭港的方向撤退,但在撤退前他们最起码要保证被蛮族的军队发现,被追上是万万不行的,但跑的太快让敌人丢失目标也绝对不可。

    为了保险起见,这五十人都是从诸葛松的百人亲卫队中选择,并且第一个埋伏点的领头就是刚刚被他升为百人队队长的郑梁。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要是第一个点就引不好敌人,诸葛松觉得那以后的九个点很可能便都白费了。

    马谡从跟诸葛松出城开始便一直都闷闷不乐,这诸葛松也能理解。他知道马谡其实离开南郡到他这里也是应该下了很大决心的,毕竟刘备再怎么看不上马谡也算是跟着个君主,是包括诸葛松在内这些人共同的主公。而诸葛松只是一郡太守,还是那种名不副实年龄很小的那种。现在到了武陵什么才能都没有展示,什么功劳都没有立下,便跟着诸葛松“弃城而逃”又回南郡去了,以马谡的性格回去被别人问起,他的那张小脸可往哪里放啊!

    不过马谡自从听了诸葛松的部署,看出他的部署中似乎有诱敌的意思之后便又精神了很多,似乎又有了什么良策,诸葛松有心憋憋他,便装作没有看见,只顾催促其余的人和自己一起尽快赶到洞庭。

    令诸葛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到达汉寿县城外的时候,城中竟没有一个人出城迎接,低矮的城墙上满是持枪张弓的勇士。诸葛松见到这番情景不禁一愣,心想这是唱的哪出?一个小小的县令见到太守大人居然敢不开城迎接,不远处诸葛松先前派去的斥候见到诸葛松到了便又无奈又惶恐的快马赶到他面前,斥候一副很气愤的样子对诸葛松抱怨说这汉寿县的县令在县衙中见他的时候本来还和颜悦色的,谁知知道了诸葛松到这里来的原因之后,便立刻变了脸,直接就把那斥候连人带马的赶出了城来,并且关上了城门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这汉寿县的县令诸葛松之前了解郡内的基本情况时便知道他叫谢贤,县内靠洞庭湖打鱼的渔民有很多,这些渔民自成组织,虽然受官府管辖,却也自有自的行规,而他们所交上来的税收也占了汉寿县税收的三分之二以上。

    当然因为诸葛松只是自己看了巩志给他拿来的资料,并没有挨个县城的向巩志询问地方官的具体情况,所以诸葛松对这个谢贤还不是很熟悉,不过从目前他胆敢对太守这样的行为来看,诸葛松猜想这县令应该是个刺头,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主。

    诸葛松用来对抗蛮族的计谋能否有效实施,汉寿县的配合可以说是占了很重要的一环,现在他所面临的突发情况真的他有些我始料未及,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去谢贤的城下问问他到底想干什么,要是谢贤忽然脑袋中了风想拉这一县的人造反,诸葛松手下只有五百多人,郑梁又不在身边,一副事不关已死模样的江小鱼怎么能靠得住?那诸葛松就别想什么妙计了,拼着挨顿骂,最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是真的带人从洞庭港回南郡算了。

    只见诸葛松步行走到汉寿城下,很明显城头正中的那个干瘦的小老头就应是谢贤了。时间紧急,沙摩柯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追到这里,诸葛松也没心情和谢贤多废话,他从怀中掏出郡城的大印冲他晃了晃,直接就对谢贤喊:“谢贤!你知不知道我是武陵郡的太守?别的县令见到我都巴结个不停,你这样做是想造反么?”

    诸葛松这么喊的时候城上的弓手倒是都很客气的没有将弓箭对着他,这让他觉得自己总还是有点面子的。没想到谢贤听了诸葛松这番话表情一点都不惶恐,他很不客气的从城上问道:“你说你是武陵郡的太守,那我问你,五溪蛮族前来攻打郡城,你不好好的坐守在城中等待援军,跑到这里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