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刘石送粮 勇斩贼首(2 / 2)

季汉再起 汾江居士 1838 字 2022-10-20

    刘石正好遇着王国部,一口咬着死命追赶。这王国部本以疲惫已极,如何是刘石的对手,各自逃散,刘石队中有老兵认识王国,急忙指认给刘石知道。

    听说前面正是王国,刘石如何能够放过,紧紧地盯住王国,抽出青虹剑,手起剑落,将王国斩下马来,其余的人也是人仰马乏,丢下武器伏地而蹲。

    本以溃乱的皇甫嵩部,得刘石杀出,吓走韩遂,转危为安,大杀一通,这才收兵。

    皇甫嵩听说是刘石领兵杀出,大喜。又听说刘石斩杀西凉乱军首领王国,更是狂喜。连连称赞刘石,上表请功。

    皇甫嵩见王国已死,韩遂逃走,也不再追赶,回兵长安,等侯朝庭旨意。

    刘石也告辞皇甫嵩返回商雒。

    皇帝接到刘石的上表,招集群臣为刘石议功,按皇帝刘宏的意思,如今武关道贼寇已平,理应为他封侯,收涿县刘庄刘氏入皇族宗谱。但封地何处,封侯几等,朝臣中有人争执不休。

    正在这时,车骑将军皇甫嵩的紧急奏表又传送上来。听到朝庭军队大胜,王国已死,而且这王国还是被刘石所杀。这让朝中大臣大惊,这可是大功,还是平叛大功,不能不赏。

    按理如此大功就是封个县侯都不为过。

    此时司空袁滂上前奏道:“刘石立此大功理当封侯,只是这刘石如此年轻,县侯太高,到时再立新功,则封无所封,必引刘石不快。亭侯又太低,不如两功相加,封为乡侯较好,食邑二千户。请陛下栽定。”

    皇帝刘宏沉吟一下,道:“朕当初说过,刘石如在两年内剿灭武关道上的山贼,恢复其祖先名号,如今累功当封涿县-----。”话音未落。

    司徒袁槐上前奏道:“陛下!如今三辅之地,自王莽乱政,赤眉祸害以来,再无刘氏封邑。西凉一地,人心不古,对朝庭不满,时常发生叛乱。当派宗室镇守边地。如今刘石既是陛下宗亲,理当为陛下分忧,播皇威到四海。因此,刘石应徙封三辅之地,为陛下传播仁慈,教化边民,戍守边疆。”

    话音刚落,又有几名大臣附合。

    刘宏一见,只得改口说道:“既然如此,以众位的意思应徙封三辅何地呢?”

    此时司空袁滂上前说道:“三辅之地,长安城虽大,但作为高祖时帝都,如今的西京,显然不适应刘石的封地。右扶风、左冯翔太靠近边地,不过京兆伊之蓝田县倒还适合,只是这蓝田地靠秦岭,多山,川、塬及河谷,几年前曾发洪峰、地震,整个关中地方受灾,房屋倒塌几千间,民死伤近万,其中一半为蓝田,再加上近年三辅受兵灾之累。百姓更是不堪,多逃亡汉中,人烟稀少,如能迁徙一些刘氏宗亲来此,多投入一些对河道的疏通,迁移一些百姓,也能减轻一些物资转运之苦。倒也是一件美事。”

    侍中周宓也上前说道:“蓝田地近长安,但徙封蓝田不应就封熟地,与百姓争利。因此还是徙封于近山,无主之地为好。”

    刘宏见此就问道:“蓝田是否有这样的地方?”

    司徒袁滂答道:“有,白鹿塬之后,蓝田西南方向五十里,属于秦岭南边,地属川、塬、山交界,现有口约1000户,孝武帝时曾在此建鼎湖宫,后被废,依山傍水,倒也不错,只是这食邑户数不够。”

    此时侍立一旁的中郎侍张让说道:“此地虽好,但多为山林、旱地,少良田,且土地贫瘠。”

    皇帝刘宏疑虑地向袁滂问道:“此地如此贫瘠,如何够刘石食用,总不能丢我皇家的脸吧!”

    袁滂答道:“此地土地虽然贫瘠,但胜在地多,只要愿意开垦,足以养活三千户,又靠水,只要用心去经营未必不能生活。而且此地紧靠长安。本是皇家园林,自王莽乱政以来,一直荒废如今,实属可惜,如刘石能分封此地,再聚集一些人力,不失一举两得之事。”

    “好!既然这样就徙封此地吧!另外,南阳、颖川、西凉叛贼未除,武关道的安全十分重要,就赐封刘石为蓝田乡侯,食邑三乡,三千户,领武关道都尉、商雒县令吧!食比二千石,不需再议,着小黄门左丰前去传诏。”皇帝刘宏道。

    众大臣道:“陛下!”

    张让道:“陛下已累!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