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称侯大典,国号为夏(1 / 2)

“夏侯!夏侯!夏侯……”

夏国文武百官,万民百姓,齐齐高声欢呼,他们的君侯得到了上天认可,意味着天命在身!

以后他们就是夏国的光荣子民,是一个诸侯国的组成部分。

在天元大陆记载的无数乱世中,清晰地告诉后来人,一个割据势力起码要成为侯国,才能拥有一定地位。

此之谓诸侯。

上古有两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分裂期,春秋和战国,它们几乎贯穿王朝始终,天子实控区域只占据中原一隅。

大旭此时还能完全掌控,中、洛、汴等中域核心州域,而大分裂期的天子,最衰弱之时连中州都拿不稳。

那时天庭的五帝轮掌制度还没形成,矛盾频出,斗争严峻。

满天仙神不仅对外打,对于三十三天内部的地盘争抢,也是毫不留情。

天上尚且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了人间。

由是春秋战国大分裂期的天子,也成了人皇时代后,权威、地位最低的时刻。

不过因为天庭终结道庭时代、人皇时代的教训历历在目,各地割据枭雄再怎么狂妄,也不会公然挑衅天子。

甚至为了给予天子尊重,各地枭雄还会上供,各种礼仪大事也都会请示天子。

而在春秋战国时,有一定话语权,天子一般不会反驳其要求的强国,被称为诸侯国。

诸侯国的国君都拥有侯爵以上爵位,号为诸侯,强大的实力可以左右天子的决策,权柄一时无两。

后面哪怕大分裂期结束,诸侯仍然是大国君主的代名词,是受人尊重的。

如果现在周柏向神京派遣使者,大旭便要以诸侯礼对待,不会有任何怠慢。

听着无数臣民的欢呼,周柏感觉自己抬手间,就能引动磅礴大运。

伯君到侯君,君上到君侯,称呼的改变,同时意味着地位的猛然拔高。

……

对于天象前后的变化,周柏其实也有些愕然。

上面这几位内部矛盾看来不小,明明与他关系更“亲近”的是赤帝,可没想到是青帝先回应。

对于不承德运的气运之子,赤脉可能想趁此提些要求,可谁料有人当着面撬墙角。

青脉的示好,周柏自然乐于接受,起码是化解了眼下的尴尬情况。

天庭目前还是天元世界无可争议的主宰者,其承认大夏侯国,将节省周柏后续大量用于宣传天命正统的资源和精力。

现在天命异象之说,还是大陆民间的主流论述,没有天庭承认的人主,会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信任。

就如当今同治皇帝,赤帝没有册封他为天子,则天下万国林立,里面多数都是自立之国。

而大旭还不敢以“叛逆”之称,声讨责问定西、夏国这样的国家,只因大旭失去了天庭自古以来,塑造的天命法理。

逼急了,大家把天子这件事拿在明面上说,丢脸的只会是大旭朝廷。

天命由天庭授予,“人皇”必须要由天帝册封为天子等等,这种在天元大陆民间根深蒂固的思想,周柏暂时无法改变。

这是天庭在灵气复苏之前,操控无数代王朝轮回,用至高无上的强权所塑造。ωωw..net

但周柏也不是没有想办法应对,如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建立自己的神话,又如操控民间舆论。

操控民间舆论,引导民间主流思潮这件事,早在他出版岁寒诗集时,就已经开始布局。

借着诗集的大卖和传播,增开在城市的周家书铺也渐渐有了名气,在周柏取得定州解元之后,书铺已然开遍定州,随即开始向民间读书人征稿。

后续的岁寒集,基本上每期只有一到两首是周柏本人诗词,其余则是书铺编辑挑选的精品之作。

再随着周柏中进士、成为伏魔将军开府、建立安北都督府,直至开国,岁寒集的发布区域越来越广,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到如今夏国成为定州霸主,岁寒集已然成为一种民间的综合邸报,比官方邸报受众多得多。

如果此次天庭不承认他的侯爵及国号,那他岁寒集就将进行全面宣发,上百名编辑亲笔撰写的舆论文稿早已备好。

周柏很明白,无论是五帝中的哪一脉,走到后面都不会真的支持他。

只因他不想成为天庭“傀儡”,去求一个劳什子天帝之子的册封。

侯爵认了,可能公爵不会认,公爵认了可能王爵不会认,总之天庭不会允许一个无德人主统一天下。

代表认可的天命异象渐渐消失,仅仅止步于普通的天象,紫气东来已然是两帝相争,周柏能趁此获得的最上等天命证明。

没有什么传说中的真龙过境,也没有某些大诸侯得到过的殊荣。

周柏可不是第一位晋爵之人,根据消息,在中域、江南等地,有伯爵晋升侯爵、侯爵晋升公爵的潜龙雄主,于祭天大典上,受到天庭仙神化身下凡授予天旨承认。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算不错,接下来一段时间大夏能安稳发展,无需还为天命争论分去精力。

伴随着周柏向苍天躬身回礼,异象消散,天际再度恢复至碧空万里之景。

后续的流程就轻松很多了,都是按部就班,很快走完流程。

待周柏起驾回宫后,四方讨论轰然炸开了锅,诸国使团、围观群众,甚至夏国不知情的中下层官员,都在惊讶地讨论。

“国号夏?太不可思议了,如此古老的国号,周侯君居然有信心接住,不怕被这个重担压垮吗?”

“我记得历史上,后夏存续多只有短短十几二十年,只有一个非纯血夏人建立的夏国,有近两百年国祚。”

“风险与机遇并存,这个国号占据大义名分,会惹来诸国敌视,但只要扛住冲击,其气运根基之雄厚也是前所未有的。”

“再如何,周夏也是堂堂诸侯国了,国祚长短不是我们关心的事,现在主要是建交,弄清夏侯接下来的扩张方向……”

周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诸国使团不算隐秘的讨论,纷纷传入他的耳朵。

其实其中有人说到了关键,他取国号为夏,主要就是想继承第一代夏朝的气运根基。

这也是大部分诸侯看重的,立国根本是气运之基,取什么国名,继承什么样的气运根基,可不是说着玩的。

古往今来,取国名的根据都局限于一个框架内,如:传统部落名和地理名,早期的国家很多是由部落演变而来,许多国号直接沿用了最初部落或地域的名字。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接下来如果安北改名,应该叫定国。

然而如果叫定国,就只能继承以前历史上的定国根基,这等于没有。

因为定州是大旭时期,方才设立建制,最多能继承一些前安都国之类的小国根基?

另外还能从始祖名、封地名、神话传说,甚至某些古籍中一段论续节选等作为国号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