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如此纳降?闻所未闻!(2 / 2)

    “这都是上好的食材,只要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就能发挥其最大的美味。”

    “闽地海货丰富,只是你们的船只简陋,无法完成大批量的远洋捕捞。”

    “朕曾设计过多种船型,实地演练过,只是风土不同,我们江南的海域没有这么多的物产,地形也不如这里便利。你们如果能造出这种船型,将来的贸易就方便多了,收入也能增加许多。”

    大臣们惊呆了,这是机密吧!

    南唐的皇帝嘴上怎么没有把门的,啥都往外说?

    “吃腻了可以尝尝这个。”杨风举起一个精致的白瓷盅,里面荡漾着淡绿色清香的液体。入口微苦,回味甘甜,清爽感不绝如缕。

    “这茶的确好,”闽国大臣中也有见多识广的,立刻就品出来了,“陛下创制的饮茶方法在闽地也颇为流行,我们这里的银子,许多都流向了陛下手里啊。”

    杨风故技重施,“这是我们那里的茶,你们闽地也有上好的茶叶。”

    “铁观音你们知道吗?天下十大名茶之一,主要是出产于安溪,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还能健体养生!”

    “大红袍也位列前茅,被称作‘茶中之王’,产于武夷山。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还能化解饮食中的油腻!”

    “白毫银针属于白茶,清香淡雅,最好的白毫银针产自福鼎、松溪等地……”

    众臣听得一愣一愣,这些东西他们通通没听说过!

    但李璟又言之凿凿,不像是假话!

    他一个从来没来过闽地的江南人,怎么了解得比本地人都清楚?

    但没人去细想了,这些内容光听着就让人激动!这都是商机啊!

    “北方辽和西夏那里的人缺乏蔬菜,需要喝茶。如果能批量生产,形成规模,这庞大的贸易量不可估量啊,说不定就会成为将来整个天下的商贸支柱……”

    杨风疯狂画大饼。

    所有人都忘记了吃,眼冒金光地听着,全神贯注!

    “陛下如果信得过臣,臣愿意替陛下管理茶田!”

    已经有人开始表忠心了!

    杨风点点头,“当然了,你们的地方还是靠你们自己人治理,才能因地制宜。”

    “可恶,他居然抢了先机……”众人在心里嘀咕道。

    “……因地制宜?有理有理!”众臣品味着,互相交头接耳,止不住点头,“我读了一辈子书,竟总结不出这么精炼的四个字!真是孤陋寡闻了……”

    “臣愿意研制茶叶的加工与储藏!”又有人抢先道。

    杨风欣然答应,“好,明日朕将江南已有的经验交予你。”

    又一片哗然!每分每秒都是一种心里的巨大博弈!

    两个人转变风向,剩下的人也开始纷纷倒戈!风向已经彻底转变!

    杨风胸有成竹,人心就是这么瓦解的。

    历代帝王们倒吸一口冷气,“呼,竟然将人心洞察得如此明明晰?兵不血刃,谈笑间就彻底转变了一朝文武的方向!这实力,太恐怖了!”

    杨风继续循循善诱,“捞上来的海鲜也能加工成货物,成为支柱产业!”

    群臣面露难色,“这……我们靠海吃海,清楚得很。捞上来的鱼两天不吃还不坏了?各国之间那么远,这恐怕不行吧!”

    “一部分做成风干,行军打仗、常年出门在外风餐露宿的人都可以食用。”

    “当然,虽然鱼干便于携带,但需要冲洗、水煮,味道也无法跟鲜货媲美。还有一种更精细的加工方法。直接可以食用,味道口感甚至跟刚捞上来一模一样!”

    “啊?这怎么可能!”众臣惊得合不拢嘴,“这恐怕只有仙术才能做到了吧!”

    “巴氏消毒法。没听说过吧?”

    68摄氏度、30分钟,是绝大多数细菌的致死点。只要把食物放在该环境中一段时间,就可以杀灭其中致病细菌和大多数非致病细菌。

    同时,巴氏消毒法还能将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控制在最低,保证食物本身的风味口感。

    “至于存储的话,就是罐藏法!”

    “鱼类消毒之后,用坛子加水密封浸泡,使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同时造成罐内缺氧环境,抑制罐内大多数好氧型微生物的繁殖。”

    “用这种方法,捕捞上来的海货就可以成为大宗货物,集中运到各地贩售!”

    “可以卖到整个大江以南!”

    “江北、甚至辽和西夏都有人买!做生意,换来羊毛和棉花!”

    众臣们都激动的无以言表,仿佛看到了那收获的场面!

    “届时南国昌盛,沟通往来,江南就不会再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