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发现宝藏(2 / 2)

回到胶施镇上,他打开地图看了一下,发现光点已经消失。

看了一下距离,难道是因为距离的原因?

只有距离宝藏近了才会出现?

还真有这个可能。

等以后多试几次就知道了。

看了一下时间,离天黑还早,现在他一时也不知道做什么了。

“咚咚锵!”

在去往旅馆的路上,郑经忽然看到前方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

看到前方很多车都停下来,他也忍不住好奇从车上下来。

等他看清楚是什么时,他高兴的不行。

拿出手机准备把这个仪式拍下来。

在前方,是一队即将举行剃度的小孩子。

在缅甸,小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要去寺庙做一周,两周或者几个月或者更久的小沙弥。

从队伍的人数来看,这次剃度仪式应该是学校或者街道更或者是几个村子一起举办的。

缅甸人给小男孩做剃度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单独一家一户做剃度。

第二种是几家联合起来给孩子做剃度。

第三种是以街道(村庄)、学校为单位集体做剃度。

第三种形式既省钱又有气派,是最多人用的。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他头上戴着王冠,身上穿着王服,肩挎彩色绶带,骑在高头大马上。

马的缰绳有人牵着,并且还有人给他们剃度的孩子撑着金伞。

这完全是一副古代王子出巡的气派。

游行队伍浩浩荡荡,人数很多,在一旁还有很多人看热闹。

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是一队打着佛教旗帜,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

接着是载有吉庆大鼓的车,刚才他听到的声音就是从这里传出去的。

在后面是一个骑在大象背上顶盖金伞的三藏经保护神,他手拿伞、钵、凉席等僧用八法器,

在后面是剃度小孩的父母、亲戚好友和手持槟榔盒和花盒的姑娘。

游行队伍配有乐队奏乐,气氛非常热烈。

在这个队伍中还有跳舞队,由十几个小孩边走边跳,这种舞蹈就叫王子舞。

看到游行队伍远去,郑经这才知道这个国家对佛教有多信仰。

前面说过,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除了一些少数民族,可以说是全民信佛。

所以,在缅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业后继有人,这也被认为是一件积德的事情。

而且对剃度的孩子来说,从此可以“成人”,受到社会的尊重,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对这些即将剃度的孩子来说,他们从寺庙回来以后就是成年人了,以后可以结婚生子了。

游街完毕后,到晚上的时候,这些孩子的父母还要请剧团唱戏,通宵达旦地演出。

而前来看戏的人铺着草席坐在地上,可以看一会儿睡一会儿。

正式举行剃度的当天上午,乘坐专用的小汽车在鼓乐的伴奏下在当地的佛塔绕一圈后进寺院给孩子削发、穿袈裟、听戒规,然后布施斋饭。

从当晚起,这些孩子们就住在寺庙里过小沙弥生活。

第三天,家长们还要集合在一起,请法师在临时搭的彩棚里诵经。

家长们把杯子里的水倒入平盘里,这叫分福。

意思是自己给孩子做了剃度积了功德,这种功德不可自己独得,要分享给大家。

分福以后,剃度仪式就算完全结束了。

缅甸人认为给孩子做剃度可以积德。

办好这件事,自己来世才能摆脱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进入天堂。

所以在缅甸,家里有男孩的人家,父母无论如何也一定要给孩子做剃度。

那些自己没有男孩的人家,常常出资为别人家的孩子做剃度。

所以,缅甸人看到这些剃度前的游行都会上前祈祷祝福。

等到剃度队伍远去,郑经才回到车上准备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