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天罚(2 / 2)

朱棣安排了朱高煦和朱能在山东一代招募军士,大军行军很慢,常在路上做停顿。

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朱棣正陪着小儿子读书,愣了好一会儿,“改午门为端门?改端门为应门?既然还是有个门叫端门,为何还要改呢?”

报信的斥候,惴惴不安,他也是听潜伏在应天府的线人所说,哪里懂这些文人们的想法,结结巴巴道,“小的,小的也不知!”

朱高燨挥挥手,让他离开,对他爹道,“爹,管他呢,也幸好有方孝孺这种穷酸书生在朱允炆身边,要不然,咱们哪里有机会?这当皇帝坐天下,首要任务就是让老百姓吃好饭,穿暖和,您看看朱允炆,自从坐上了这龙椅,每天就是听这帮穷酸文人的话,把祖宗家法改来改去,一天到晚遵从《周礼》,这周礼都过去多少年了,要是有用,周家会失了江山,让秦国统一天下?”

朱棣觉得儿子说得非常有道理,自从儿子将铁铉说得羞愤欲死之后,朱棣就觉得,儿子比道衍差不了多少。

他也很愿意听儿子的。

而朱高燨想到历史上,他爹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结果方孝孺嚎啕大哭,悲声动天地,闻者落泪。

朱棣安慰他说,“先生不要这么难过,我只不过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

这只是一个让彼此都下得了台的说辞而已,谁知,方孝孺这酸儒非常固执,问“成王在哪里?”朱棣说,成王自焚而死。方孝孺又说应当立成王的儿子。

有句话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穷酸儒生,真是书读傻了,连人情练达都不知道了。

你来我往,说来说去,自然是说不到一块儿去,朱棣火了,方孝孺撒泼,将笔扔到地上,悍不畏死,最后被车裂。

方孝孺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了,可怜他爹,明明没有诛杀方孝孺的九族,结果,背了千古骂名。

朱高燨在济阳县与王省对峙,在济南城下口诛铁铉,都是想要事先给他爹打个预防针,一介酸儒,没必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那你的意思呢?”朱棣问儿子,并不觉得现在,父子二人讨论一下国策,有什么不对。

“儿子的意思自然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朱高燨靠在他爹的身上,手里握着一本书,手指头轻轻地敲着身下的榻,“至于那些读书人,哼,能用的用,很多人沽名钓誉,真要重用,搞不好就跟朱允炆一样了。”

他坐起身来,“爹,天下学问,不仅仅只遵儒家之说,而是应当如春秋战国时百花齐放,法家、墨家、兵家……哪怕阴阳,都可以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帝王用来造福于百姓的工具,不应当被罢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