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上邦之怒(2 / 2)

征伐一个国家,乃是大事,朱棣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做这件事,但也不能不给大臣们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是一种彼此尊重,相互配合的表现。

夏原吉是早就知道朱高燨在打安南的主意,橡胶的重要性,如今,他这个当户部尚书的已经知道了,部库丰盈,打仗的话,也不是打不起,想了想,以后要从四殿下那里拿到更多的好处,自然要先支持四殿下。

说起来,以昔日燕军那样的武器装备,打安南,又能花多少钱呢?

只是,他还没有开口,便有人已经开始反对了,“皇上,安南乃昔日太祖高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国,今日皇上欲出师远伐,实乃朝令夕改,请皇上三思!”

朱棣的眉头狠狠地皱起来了,但身为帝王,也不能不允许臣子们讲心里话,他问道,“其余臣工呢?”

“皇上,臣以为,安南胡季犛大逆不道,若大明作为宗主国,对此不忠不义的行为视而不见,又如何正次序,竖威严?”

张玉自然是要支持儿子的,若张辅有灭国之功,将来张家的爵位还能再多传一代。

且,这件事,皇上和四殿下都已经有了主意,事不可逆,他怎么可能会不站在攻战这边呢?

朱棣自然很满意,但文臣们肯定是不愿意再兴战端的,眼下,大明蒸蒸日上,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文臣们要参与大明的建设,生怕跑慢一步就被时代给淘汰了,他们哪里还腾得出功夫来支持战争?

“国公爷,敢问,眼下陈氏已经没有后裔,总要有人来统治安南国,难不成国公爷可以坐镇安南?“有文臣嘲讽道。

对方言辞虽然激烈,张玉却并未见怒气,他雅量极好,拱手道,“郭大人,这是后话,我们总不能因为陈氏国王已无后裔,又因眼下是胡季犛这种乱臣贼子当权,就不得不承认其继统吧,若是如此,三纲五伦何在?”

三纲五伦是文臣们极为重视的理念,郭任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来。

朱棣站起身来,朝前走了两步,道,“朕绝无侵占安南之意,郭任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诸位臣工也要好好议一议,若是拨乱反正,胡季犛自然是要被议罪,将来安南的管理又当如何?朕以为,你们也要好好听一听安南裴伯耆的意见。”

今日的大朝会,相当于是朱棣将征伐安南之事,给朝臣们提前提个醒儿,也想看看这些人的反应。

朝会过后,朱棣将宁王、周王、军机处、张玉、朱能、夏原吉、茹瑺和宋礼都留下来议事,这是几个股肱之臣了。

朱高燨已经去了学院,朱棣将他们领到了世界地图的面前,道,“看看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