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南方理工大学(2 / 2)

“老师!”朱高燨忙上前行礼,他虽然从未跟着这位老师学过学问,但既然是师生,在人前最起码的尊重是一定要维持,这不是在为老和尚脸上增光,是为他自己的羽毛刷彩。

道衍愣了一下,他知道朱高燨回来了,是没想到,朱高燨会到这里来,一副亲自来向他问好的样子。

“四殿下安然归来,乃是大明福气!”道衍习惯性地道了一声佛号,一面邀请朱高燨往里走,一面问道,“殿下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虽然朱高燨对自己非常尊敬,走路都不敢走到前头去,道衍却是习惯恪守规矩的人,否则历史上,他不可能善终。

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朱棣这个人其实包容性很强。

“老师太客气了!”朱高燨客套了一句,没有搭理其他人,而是随着道衍去了他所在的屋子,“学生离开一年多,回来之后,自然是要来看看老师,老师气色尚好,学生也就放心了!”

这些鬼话,道衍是一个字都不信的,他一面感谢朱高燨,进去之后,吩咐人去沏茶来,归座之后,手里捏着佛祖,笑看着朱高燨。

对于眼下的大明,道衍非常满意。

他游说朱棣造反近二十年,靖难之役三年战争,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多少无辜百姓丧命,大明千疮百孔,若是不能有一场大变革来掩盖这一切,将大明从腐朽中拉出来,道衍的余生便需要在忏悔中度过了。

他和朱棣两个人哪怕成功了,也要背负沉重的道德谴责,日复一日地接受内心的煎熬,一不小心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无法解脱。

永乐朝的大明,从建文朝结束的那一瞬间开始,便走上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国富民强的意义都显得不一样了。

“老师,父皇将教育领域交给了学生,学生打算在教育领域做一些改革,传授的知识,主要分传统文化和科技文化两部分,对于传统文化,如果依然和从前一样,考八股文的话,和科技文化比起来,那就难太多了,学生担心将来,会和国子监一样,恐怕没有人愿意尝试这个领域。”

道衍听着慢慢地点头,道,“那殿下的意思呢?”

朱高燨不由得想到了后世的考试,“学生有两个想法,一是从童生试开始,就增加两门考试,一门是四书五经,另外一门是算学,和大明附小一样,从入学就开始学算学。”

道衍听着很有道理,“殿下的想法很好。”

“院试之后,增加化学、物理和地理三门学科,唯有全部通过考试,方可毕业参加乡试,乡试通过,可以进入大学学习,此时可以进一步分科,选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专门学习和钻研,历史、法律、化学、物理、数学……若是学好了,可以选择就业岗位,若不想就业,成绩优良者,可以进入科学院继续钻研。”

科学院里面的人才,便是大明的储备人才了,朱高燨打算砸大量的钱、人力和物力,为大明的科学家,以及将来吸引前来的科学家,营造一个公平、安静、清洁的环境,着力培养人才,为大明储备各方面的力量。

这是道衍从未想过的方向,他听得眼睛发光,道,“殿下需要老衲做什么?”

朱高燨拿起了已经编制好的一本经书,里面是打字机打出来的非常工整的字迹,“老师在编制《永乐大典》的时候,可否每一本书多备三套,一套储存在皇家,另外一套,储存在大明帝国学院,还有一套储存在南方理工大学?”

至于最后一套,自然是要存在科学院。

“南方理工大学”乃是朱高燨为南方即将建造的一所大学取的名字,暂时,他打算自己先任南方理工大学的校长。

“南方理工大学?“道衍略一沉思便明白了朝廷的意图,他问道,“殿下可有需要老衲要做的事?”

“如果老师这边能够帮忙举荐一个人,像方孝孺那样的,学生就感激不尽了。”

朱高燨会任校长,但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特别是在已经有了大明帝国学院这样成功的先例之后,他完全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筹谋过多。

这可是有些为难道衍了,但也没有为难他多久,他略一思忖,笑道,“殿下,当初您为何要成立军机处?”

他其实想问的是,当初成立军机处,选人的关键是什么?

朱高燨的脑子里慢慢地浮现出了一个人影,他的脸上也跟着露出了笑容,起身朝道衍拱手行礼,“多谢老师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