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澜沧王国的武则天(2 / 2)

朱高燨笑道,“娘阅人无数,眼光是真好,儿子也觉得那女子很不安分。”

徐氏说了几句,见父子二人有话要说,她便起身,“天热了,我去给你们炖点散热清火的绿豆汤。”

等徐氏出去了,朱高燨摆出了地图,他的目光落在西南角上,“爹,儿子觉得,西南这一块,既然已经是大明的版图的一部分了,不如彻底收纳进来,如此一来,就拉进了我们和这一片地带的距离,省得每次过去,还要绕上如此大的一片海域。“

朱棣盯着看了一会儿,吩咐黄俨,“去把军机处,还有六部的几位大人喊来!”

等人的空闲时间,朱棣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应天府?”

朱高燨道,“爹,这边的衙门和几座主体宫殿既然已经修好了,未来几年,既然我们要经营北面,不如尽快迁都。”

南北的铁路虽然还没有贯通,但是,驰道却是已经全部都修好了,货运往来,非常繁忙。

朱棣听了这话,有所心动,“这次回去,你和爹一起去看看铁路修建的情况,宋礼说两三年内,有望开通,若是如此,的确要准备迁都的事了。”

朱棣的心情跟着很是激动,他朝后靠了靠,抬手按了一下额头,“这次兴修水利,将南北大运河也好好浚通一下,将黄河治理好,南北铁路通车,鞑靼和瓦剌不堪一击,西南面的这几个国家都纳入我大明的版图,爹是不是就成了历史上了不起的君王了?”

朱高燨走过来,在他爹的跟前蹲下,仰望着他爹,“爹,您一直以来,都是很了不起的君王。这才永乐五年,天下老百姓的日子比起建文年间,已经好了百倍了,爹可以放宽心了。”

军机处三人在杨溥的带领下进来了,紧接着,六部尚书也陆续前来,他们都很担忧,因为一般四皇子不会找他们,一旦将他们都宣召前来,必然不会有小事。

果然,朱高燨见人都到齐了,将地图挂了出来,“我想了想,大明的西南面,还是全部纳入我大明的版图比较好,一来,这些落后的国家,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属地或是藩国,二来,这些国家连年征战,对老百姓们造成了很重的伤害,我相信他们应当都非常羡慕我大明老百姓的生活,愿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而只要一天不统一,他们一天都不可能摆脱战乱之苦。”

朱棣见军机处和六部尚书都傻眼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如何接话,他指着这块土地,“就这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一年到头打来打去的,导致我大明的西南边境都不得安宁。”

茹瑺揉了揉鼻子,心说,也只有四皇子和皇上才会把征服之事,说得这么清纯脱俗吧?

“殿下,如何操作?”夏原吉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殿下是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的问题,所以才会动了这样的心思吧?

朱高燨觉得自己要先将利弊和这些人讲清楚,“我的打算是,将这一块地纳入我大明的版图一共有两大好处,一是我们严重缺人,未来的几年,我大明依然将处于人力不足的困境,我们要修路,要浚通大运河,兴修水利,治理黄河,这些都需要人。”

夏原吉感动不已,殿下果然是为了人,唉,要是每家能够多生几个孩子就好了。

“其次是为了新收上来的几个岛,若是西南这一块是我大明的,我就要从昆明修一条铁路到昆仑岛这边,将来,这边的资源才好运送到大明。”

古朴很是疑惑,“殿下,走海路呢?”

朱高燨道,“永远不能只给自己规划一条路,海路是很好走,我大明有铁甲舰,有规模不同的海船,但是,如果有一条陆路,岂不是更加完美?”

古朴对朱高燨的深谋远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忙道,“殿下英明,臣见识浅薄了!”

金幼孜忍不住腹诽,这天底下,也少有四殿下这般见识不浅薄的人,在四殿下面前,所有人的见识都很浅薄。

“坏处就是,这一块地上的老百姓们实在是太穷了,我大明到目前为止,也有很多地区的人非常穷,我们的目标是将路修到每一个村子门口,让老百姓们交通便利,都富起来。将来也没有多少精力管这些人。”

毕竟,血脉不同,不同种族。

“因此,我的想法是,用占城那边的法子,派驻总督,用眼前的利益将这些老百姓们都引诱到我大明来,让他们先帮忙修路。”

夏原吉忙赞同,“殿下,占城那边有源源不断的人朝我大明输送,他们来这边可以挣不少银钱,现在有专门的人在帮忙介绍劳力,对于这种愿意帮忙的人,臣以为可以给他们优惠的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