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从应天府到顺天府(2 / 2)

夏原吉想说,他也没时间和宋礼打哑谜,现在大家说话最好直白一点,因为大家时间都很紧迫,多少事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和像以前那样,一件事慢悠悠地,你猜过来,我猜过去。

“老夏,航空航天,啥意思?难道四殿下想把人送上天?”

“四殿下是不是想把人送上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四殿下想开一个想把人送上天的学校,叫航空航天大学,发展我大明的航天工业。”

宋礼呆愣住了,他看着夏原吉忙得跟陀螺一样,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问道,“你是说真的?”

“圣旨不是说是之前选的那块御史台的址,要修楼,我告诉你,那一块就是用来开办学校的。”

夏原吉这番话没有保密,很快,整个京城都知道了,大明将在北方开办一所航空航天大学,用来培养航天人才。

上天啊!

大明竟然要上天了吗?

是啊,也到了时候了,陆地上有跑的火车,汽车,海上跑的有铁甲舰,如今可不是就剩下了天上飞的?

宋礼以为,人人都会像他一样,觉得这种想法不可思议,也不可能实现,从古至今,有谁在天上飞过?

可是,人人都记起来了,当年万寿节的时候,四殿下将送给皇上的祝福带到了天上去,既然如此,四殿下为什么不能把人送到天上去呢?

远在占城的张本收到了南方理工大学送过来的一台显微镜,附加一张说明书,他将去年收的种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上面肉眼看不见的组织在这台显微镜下看得非常清楚。

“这是一台电子显微镜,最好能够在通电的情况下使用。”

张本看到说明书上的说明,他让人将发电机打开,屋子里通上电后,将显微镜启动,果然,镜头更加清晰,更多的组织非常全面。

张本接连比较了好几粒不同的种子,回忆起了这些种子的生长过程,打算重新进行配对种植,看今年秋天的收获如何。

“这可真是好东西啊,若是靠我自己摸索,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但现在有了这电子显微镜,我就能把种子看得更加清楚。”

张本抚摸着这台显微镜,当初四皇子说送他一台显微镜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显微镜是什么。

而今,这台显微镜成了他最宝贝的东西,放在他的办公室里,谁也不许碰,每天都要自己小心翼翼地擦拭一遍。

希望能够尽快研发出杂交水稻,唯有尽快提升大明水稻的产量,才能够跟上四殿下的脚步,才能对得起四殿下的支持。

大明皇家科学院将成为大明最至高无上的科研机构,对于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皇家将授予爵位。

次日一大早,从应天府跟着皇上前来的高官,附近的国家派来的使臣,大明的百姓们,以及皇室的人聚集在了科学院的门口。

大门打开,一条长长的红地毯铺向了科学院的主楼前面,楼下,科学院的四大院士,大明帝国学院和南方理工大学历届的毕业生盛装以待。

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朱棣的车便来了,徐氏与他一起从车上下来,两人走过了红地毯,来到了科学院的楼前,楼上蒙着楼名的红绸布垂落下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门口守着的人涌了进来,人人都想沾一沾这座大明最高科技机构的喜气,若说从前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升官发财的话,那么今日,大明的科学氛围已经兴起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将来能够走进这座最高科技殿堂。

“朕从来没有哪一天这么高兴过,当年,靖难之役胜利,朕没有这么高兴,当年朕坐在龙椅上,被逼上皇位,朕的心里战战兢兢。但是今天,朕可以坦白地告诉你们,所有人,大明的子民们,朕非常高兴!”

朱棣说的这些都是实话,他的确非常高兴,“朕是坐火车过来的,从应天府到顺天府,只花了朕三个时辰的时间就到了,这在从前,是完全不敢想!“

当年,朱棣北平到应天府,走了整整三年啊!

“这是科技的力量,是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朱棣深吸一口气道,“今天,朕听说家家户户都不烧木材了,改烧煤炭,一文钱可以买三四个蜂窝煤,一个五口之家烧一天都够了。朕也听说,好多家庭都买了自行车,出行非常方便,常常有人骑着自行车绕着北京城跑上一圈,看看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