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迁都(2 / 2)

朱高炽压低了声音道,“本王今日找你来,是想和你商量一番,眼看迁都了,你是想跟着父皇去顺天府呢,还是留在应天府,我们好早做打算。“

丘福一下子就明白了朱高炽这番话的用意,却不得不提醒朱高炽,“殿下,大明的军队是在皇上的手里,兵权的重心肯定是要从南到北。兵工厂都在北京,朝廷现在大肆修建铁路,将来粮食从南到北,武器和能源从北到南,这是战略。”

朱高炽也听得点头,“本王也听说了,最重要的设备和技术都在北边,四弟将经济发展的重心暂时放在了南边。唉,南边的这些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看到了红红火火的生意,海外开拓的土地,都是些目光短浅的人。”

夏原吉、茹瑺等这些人,成天也不知道在忙什么,朝廷迁都,他们竟然都不反对。

其实,两人心里都很清楚,南边没有任何威胁了,如果说以前还有倭国这条恶狗拦在家门口,如今,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唯有北边,没了鞑靼和瓦剌,还有昔日北元的残余力量,西边据说还有很多国家。

南边既然最安全,还有军舰往来巡逻,南边的人为什么要操心朝廷驻兵的事?

自从四殿下出海之后,这一两年来,从来没有听说海盗的事,很多人都忘了,世上还有海盗这种生物。

南边没有多少驻军,就算有,也都是海边的卫所,力量多分布在军舰上,在沿海往来巡逻。

而大明海军是朱能一手打造起来,主力都跟着朱高燨出过海,朱高燨在军中的威望甚至超过了皇上。

若将来隔江而治,朱高炽觉得自己想要达成这个目标,还很遥远。

有些话虽然没有明说,但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一时间气氛有点沉闷。

恐怕,他们所谋的,是一条死路。

现在造反,和以前靖难之役的时候可不一样了,大明军队所拥有的武器,不是简单的军队的人数可以填补的差距。

两人谋划了半天,最后,只以沉默告终。

丘福反过来安慰朱高炽,“殿下是长子,世子的身份是当年太祖高皇帝所立,凭着这一点,就占了大义。末将以为,殿下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将来皇上看在殿下一心做事的份上,必然不会亏待殿下。”

“但愿如此了!”

而对于朱棣来说,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明知道丘福的性格很莽撞冲动,依然重用丘福,其原因也不过是无人可用罢了。

朱棣次日就下了圣旨,正式迁都,升北京为京城,顺天府。

应天府作为陪都,自然而然地得了南京一名。

朱高炽从前数次在朱棣前往北京时监国,有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因此依然担任监国郡王的身份,留守应天府迁都。

朱高燨回到春和宫里,来到后院,沐氏抱着他的长子坐在南窗下朝外面看。

朱瞻埁出生于八月,到现在不到一百天。

小家伙生得像个包子,白白胖胖,一双眼睛圆溜溜,睁开来,咕噜噜转的时候,如同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

朱高燨走过去逗弄了一下孩子,沐氏要将孩子递给他,他抱在怀里软乎乎,令他整个人都僵硬极了,生怕重了,又怕轻了把孩子掉下来了,不一会儿便累得不得了。

奶嬷嬷笑着将孩子抱走了,沐氏问道,“父皇怎么说,埁儿还小,我担心跟着去北边,怕他不适应。”

朱高燨知道沐氏的担忧,但也知道,他父皇一天都不能离开孩子,宠这个孙子宠得不得了。

“坐火车过去,孩子半岁前,不容易生病,只要不吃得太多,穿得太多,三分饥,两分寒不会有事。”朱高燨夹在爹娘和媳妇中间为难,他瞅着屋里没人,挑了沐氏的下巴,轻轻捏了一把,“别太担心了,坐火车过去,很快就到了,北方那边有地暖,到了冬天,日子会好过些。”

他这么说的时候,心里在想,还是要尽快将青霉素弄出来,今年招收的军校生里头,有两个是军医的后代,就让他们来做这个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