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太子殿下(2 / 2)

他没有精力将所有的奏章全都看一遍,只将条陈看过后,抽了几本奏章,看看条陈所拟,与奏章上所述是否有出入。

见都对得上,朱高燨便将折子一一批复后下发,并下令道,“黄伴伴,你去吩咐军机处,让他们下发一道旨意下去,一是加一种紫色封皮的奏章,专门用来请安,现在这种奏章,只用来奏事;二是,以后奏事的奏章里,言简意赅地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不必说多余的花言巧语的话,谁要是奏事的奏章让本宫看不懂,他这官就不必当了。“

黄俨忙应声下去,转身到了军机处,几个人还没有回来。

今日不是良辰,相反,皇上的龙体违和。赵羾捧着奏章出奉天门的时候,也不是吉时,可昭告天下,册封太子的诏书就来了,来得如此突然。

大臣和权贵宗亲一起商量着,得请钦天监择日行册封太子的大礼。

黄俨派人来请军机处,正好,诏书宣读完毕后,下剩的工作自有礼部的官员去做,一行人便随着小太监们来到了书房。

朱高燨竟然直接在朱棣的书房里办公,他对这里是如此熟悉,似乎这书房是他用了这么多年,处处也都很顺手。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宁王等人领头,朝着朱高燨拜了下去,从此以后,朱高燨是朱棣的臣,也是他们的君。

“起来吧!”朱高燨一手扶着宁王,一手扶着周王,将两人拉起来后,又牵了安王一把,道,“今日为了这些事,让三位皇叔跑一趟,真是不该。”

“太子殿下言重了,储君之事,可不是小事,事关宗庙社稷,别说让臣等进一趟宫,便是跑断腿,也是臣等应劳应份的事。”

“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黄伴伴,给皇叔们和诸位爱卿们上茶。”

众人道谢之后,才以赵羾为首,说了来意,“太子殿下,册封太子的大典,不得疏忽,所谓名不正言不顺,须做到礼数尽到,臣等想请旨,命钦天监择吉日,行正式册封之礼。”

朱高燨对此,没有异议,“这些,就交给赵爱卿去张罗。”

军机处如今又进了两人,王直和王英。

两人都是江西人,王直出身贫寒,但性格端庄稳重,勤于学问,写一手好字。朱棣是见王直的字和文章都写得好,生起了爱才之心,才不管不顾他的籍贯,将其纳入军机处。

王英则是杨溥举荐,先王直一步进军机处。初时,朱棣只是给杨溥面子,但渐渐地,朱棣觉得此人处事极为慎密,也写得一手好字,对王直和王英也就格外看重。

王直虽然最后入军机处,却因为天子门生的缘故,俨然是军机处的第一人。

朱高燨也了解这一点,指了指桌上的奏章,对王直道,“黄伴伴应当已经把本宫的意思告诉你了,你是怎么想的?”

王直忙跪下来奏道,“臣以为,太子殿下的钧令非常有必要,若是今后将奏章一分为二,臣以为,请安的奏章可以直接送进宫里,奏事的奏章由军机处进行分拣,归类,拟出条陈后再送批。”

“嗯,本宫强调一点,以后奏事的奏章只奏事,简明扼要,谁要是多写,啰里啰嗦,奏事不明,长篇大论还说不清楚,你们就把折子直接递给本宫,本宫将人交给吏部,由吏部重新考察之后,调任合适的职位,或免职。”

这是在减少大家的工作量,军机处等人忙领旨,吏部蹇义也忙道,“是,臣遵令!”

册封太子的诏书很快便遍布全国,随后,太子监国的圣旨也正式下发了。

人人都知道,四皇子可能会是未来的天子,谁也没有料到,圣旨说下就下了,整个京城里,到处都歌舞升平,人人都在庆祝。

聚仙楼里,更是挤满了人,童海等人开了好几桌,每个桌上都是一大坛子酒,掌柜的又让人搬来了好几坛子酒,招呼道,“今日这些酒菜都算我的,诸位放开肚皮吃,今日都算我的!”

“呵呵,那可不行,今日谁都想开心一下,不能叫你一个人开心!”饮料褚道,“今日算我的,大家放开肚皮吃,算我的!”

“欺负人不是?殿下可不是你一个人的殿下,是我们大家所有人的殿下,来,诸位,满上,我们一起祝贺太子殿下!”馄饨张一声倡议,整个酒楼的人都沸腾起来了。

平江伯和几位帖木儿国的人坐在雅间里,听着外面的喧闹声,只觉得这世道有些玄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