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我靠科举出人头地当封疆大吏24(1 / 2)

其实康州之所以经常发生叛乱,最大的原因还是经常发生各种天灾,而且这天灾还很不均衡。

        西部水多,经常发生水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北部少水,经常干旱,粮食通常是颗粒无收。

        朝廷不是没有想过赈灾,但赈不了。

        这就不得不说到现在朝廷的一大问题了——没钱。

        不是朝廷没有收入,而是没有钱,没有白银——因为通货紧缩。

        古代百姓勤俭节约,有了银钱都是存在家里,或者融掉,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白银越来越少。

        朝廷曾经试过发行纸币。

        但老百姓不认纸币,就认白银。

        白银没有钱,各地粮食产量也仅仅只够维持本地百姓的温饱,就更别说长期支援康州了。

        所以康州老百姓的日子是很难过的,也没有条件读书,自然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反正怎么蛮来怎么来,只要能活下去就行的。

        顾陌在康州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西水北调,以此来缓解西部水多经常造成水患的问题和北部缺水的问题。

        但是干这些工程,是需要钱的,没有钱,真的寸步难行。

        下头那些地方官和乡绅们,一听顾陌要干工作,就以为顾陌要在康州薅羊毛捞钱了,十分配合,表示马上就去老百姓头上撸。

        她们这么兴奋,当然是因为她们也能从捞不少。

        顾陌看了那些官员一眼。

        康州难管,和这些本地的地方官也有很大的关系,她们觉得天高皇帝远,把自己当这里的土皇帝,对朝廷派来的官员根本就是阳奉阴违,所以朝廷下达的指令她们根本就不听。

        就算听了,也是从捞钱,根本不在意老百姓的死活。

        “谁说我要老百姓拿钱了?老百姓日子那么难过,本督身为父母官,岂能再为难百姓?”

        “那大人的意思是?”

        “本督的意思,自然是捐钱了。”

        一众官员一听,连连点头。

        让那些乡绅富商捐钱也行,就算是路过康州的那些行商们也能拉来捐,不捐就把你扣在康州,看你是要命还是要钱。

        这样一来,她们能捞的更多,反正捐多少是那些乡绅富商的事,但是上报多少就是她们这些官员的事,其的操作空间一样很大。

        结果顾陌又说:“不用那些乡绅商贾捐,就我们当官的自己捐。”

        一众官员脸色开始不好看了。

        顾陌又继续义正言辞的说道:“我等身为朝廷官员,理当为至尊陛下分忧,理当庇护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还望各位大人慷慨解囊,做个表率。”

        一众官员,“……”

        你只怕是白日做梦。

        顾陌也不管她们心里头想啥,先带头捐——把自己这些年攒的五百两全都给捐了。

        顶头上司都捐了,一众官员也不好意思一毛不拔,象征性的捐了点。

        还真是象征性的,几个州县的地方官和总督衙门的官员,大大小小几十号人,捐的加起来还没有顾陌一个人捐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