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提前开香槟(2 / 2)

    奥地利的狙击手计划经过数年的发展,此时奥地利帝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制造高倍狙击镜的能力。

    但结合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和枪械的数据,以及士兵们的习惯,最终采用的是2.5倍镜。

    能被选为狙击手的全都是天生的猎人,他们的视力等身体技能大多远超常人,在普通人看来远处细不可查的微小物体,在这些家伙眼中却是那么明显的大一坨。

    过高的倍镜,反而会影响这些人的狙杀效率。在实际战争中,他们射击的目标通常也不会超过500米。

    只有很小的几率,需要这些人去处理敌方炮兵时才需要进行超远距离射击。

    因为时代所限,同时又由于对于射程的追求,他们所使用的狙击枪枪管长度就接近1.2米,全长更是接近1.6米,战斗全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公斤。

    而同时代的英国主力步枪-M1840布伦瑞克只有1.4米,重4.5公斤,法国的沙勒维尔M1842步枪长度1.5米,重量5.2公斤。

    这样也许不够直观,换一种说法重型反器材狙击步枪巴雷特加上特制的消音器全长为1.63米,反恐精英中著名的狙击步枪AWP重量为6.9公斤。

    虽说看起来有些滑稽,但确实时此时奥地利武器开发局最拿得出手的步枪了,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占据着绝对优势。

    法军的主力步枪从1717年之后就是沙勒维尔步枪,沙勒维尔1777更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最多的燧发枪,没有之一。

    八百万支沙勒维尔1777伴随着法兰西南征北战,几乎参与了从1777年到1850年之间的所有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以及无数殖民地的血腥屠杀打出了沙勒维尔1777的赫赫威名。

    以至于一直到1842年法国人才发现这把枪有点过时了,于是乎将点火方式从燧发改为了击发便一直沿用至今。

    法国人的傲慢也注定了他们的失败,这些70-80年前的老古董自然比不上奥地利军此时装备的跨越时代的杠杆式步枪。

    双方散兵的战斗根本就是一场屠杀,射速和精准度都是法军数倍的奥地利散兵的人数同样是法军散兵的数倍之多。

    再加上后方狙击手和火炮,以及火箭弹的洗礼,博诺·德·库伦手下的精锐散兵并没有起到他们应有的作用,甚至没能等到后方的大部队就全军覆没了。

    一方的散兵被全灭,这是战场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而且想象中奥地利军的火力真空期并没有出现,重炮轰鸣不止,火箭铺天盖地。

    开战不到三十分钟,博诺·德·库伦便损失了最精锐的六个营。

    他瞪着眼睛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根本看不懂,这与他读过的战史,观察过的战争完全不搭边。

    德意志联军指挥部,一位年轻的贵族军官兴奋地晃动着手中的酒瓶,手指用力一弹。

    只听“呯”的一声,瓶塞划出一个优美的弧线,泡沫和香醇的酒液一同激射而出。

    “为了胜利!”

    “为了荣耀!”

    “为了正义!”

    “敬我们亲爱的弗兰茨殿下!愿他能带领我们永远胜利!”

    “万岁!”

    让弗兰茨更加无奈的是场中适时地响起了神罗音乐《天佑吾皇弗朗茨》的旋律

393144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