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真相大白(2 / 2)

我儿难道还要像闵子骞那般,等为父一鞭打出了芦花,才知道冤枉了我儿?”

在二十四孝中有“单衣顺母”的典故。

据说当年孔子七十二贤徒中有个叫闵子骞的,为人极孝。

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之后,继母偏爱自己亲生的儿子,虐待闵子骞。

闵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某年冬天,继母给孩子们做冬衣,给子骞做的冬衣里,其实填的是芦苇花。

一日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在前边掌鞭赶车,闵子骞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的水沟内。

父亲非常生气,喝斥后还鞭打他,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

父亲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冬衣,心里明白了自己冤枉了闵子骞。

而闵子骞却求父亲,不要因为这件事而苛责母亲。

后来就连孔子知道这件事之后,都忍不住的赞叹:“孝哉,闵子骞!”

此时曹操祭出这个典故,那自是感叹卞氏竟然跟那闵子骞继母一样,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亲厚,对待非亲生的便恶毒无比。

所幸,曹昂虽如闵子骞一般生母早已过世,但丁夫人却对他视如己出。

这时候,曹操冷眼看着面前的罪魁祸首贾诩,语气冰冷道:“放心,既然汝主动招认,吾言而有信,绝不会为难汝家眷。”

“多谢曹司空,”五花大绑的贾诩只能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自己转身往外走。

他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停下脚步,背对着几人叹口气道:“司空既然宽宏大量,那老夫便多言一句,其实眼睛也是会骗人的。

有时候亲眼所见,也未必是事件真相。”

说完,便大踏步走了出去。

“他这话什么意思?”夏侯惇不解的看着曹昂。

曹昂也摇了摇头,不明白贾诩这莫名其妙的话到底指的是什么。

他亲眼所见贾诩受卞秉蛊惑,设计诛杀自己,难道还不是真相?

曹操却摆了摆手道:“不用理那匹夫,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

不过,暂时也没必要杀他,先将其收监吧。”

“诺!”

……

处置完贾诩,又招降了张绣,宛城便是彻底被曹氏征服了。

张绣在这里虽然不受南阳士绅待见,但曹操乃是朝廷司空,代表大汉朝廷前来收复失地,众士绅自然心悦诚服,纷纷前来拜见曹操。

曹操安抚了一下众士绅,然后举荐荀彧遴选士人杨俊为南阳郡太守。

值得一说的是,这杨俊字秀才,乃河内获嘉人,而且是陈留名士边让的学生,边让对他很是器重。

若非曹氏迎奉天子于许都,杨俊是绝不会为杀师大敌曹操效力的。

而荀彧遴选人才时,举贤不避亲,也同样不避仇,他觉得杨俊有才能,便向朝廷推荐。

杨俊受朝廷任命,成为南阳太守,所有南阳士绅自然没有不服气的。

可是,固然曹操对杨俊有举荐之恩,甚至也可以说,杨俊就是曹操任命的,但杨俊心里到底是忠于大汉朝廷还是忠于曹操,这还真不好说。

其实这也代表了一大批奔赴许都的士人心态。

他们自幼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多半都是忠于大汉朝廷的。

当然,现在忠于朝廷和忠于曹操效果一样,曹操在这个时候也忠于朝廷。

可到了后来,曹氏跟朝廷决裂的时候,这些人便面临着要么被杀,要么向曹氏妥协的选择了。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几日,杨俊赴任,开始批阅公文。

这的确是个奇才,不过数日,便将南阳这天下第一大郡梳理的井井有条。

曹操见状也便放心下来,带领军队回归许都。

曹昂也跟随回许都复命。

他受天子之命经略河南,如今自洛阳以西已经逐渐恢复生产,他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回到许都之后,曹操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让夏侯惇亲自率人去抓捕卞秉,抄灭卞府。

夏侯惇领命之后,迅速率领人马奔向卞秉的府邸。

这卞秉虽是卞夫人的弟弟,但毕竟卞夫人只是个妾室,所以卞秉只做了别部司马,并没有多高的官职。

他的府邸大门在许都北面一条僻静的小街上,看门面也不大,门漆都有些斑驳了,显得极为朴素。

“装的到是挺简朴,包围起来,”夏侯惇冷笑一声,思忖那卞秉有那等野心,很难相信还是个清官。

想必是做个样子,败絮其外,金玉其中。

军兵迅速把卞府围的水泄不通。

夏侯惇刚要命人踹门,大门突然打开,有个老仆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全副武装的夏侯惇以及这么多军兵,当即大惊失色道:“将军,你这是……”

“滚开!”

军兵不由分说,推开那老仆便蜂拥而入。

夏侯惇也被手下军兵簇拥着进到院内。

令夏侯惇惊奇的是,这院子里也并不像他想象那样奢华,处处透着简朴。

这时候,卞秉带人从对面走了过来。

这卞秉三十多岁的年纪,容貌与卞氏颇有几分相似,唇边蓄着短须,显得颇为英武。

他出生于齐郡,家世贫寒,年少就失去双亲,依靠姐姐在倡家卖艺养活。

后来姐姐虽然给曹操做了妾,但妾室也就比普通婢女高半分而已,只有正室娘家亲人才能跟主家对等,妾室的娘家人,在主家看来也不过是下人。

所以卞秉一见到夏侯惇这等身份之人,自然感到胆怯。

“元让将军,你这是何意?”卞秉吃惊道。

“何意?”夏侯惇冷笑道:“你做下的好大事,给我拿下!”

众军兵上前,反剪住卞秉,套上绳子便五花大绑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