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王运的原本谋划(2 / 2)

要是往常,王运已经笑呵呵的迎了上来。

房玄龄走了上去把自己的猜测说了说,秦叔宝一脸赞赏的露出笑容,王君廓有些不解,他觉得为这点事至于嘛。

而李靖皱了皱眉头,但下一刻直接舒展开了。

本来他觉得王运这是妇人之仁,刘武周的百姓是百姓,关内数十万的百姓就不是百姓嘛?

但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王运嘛,变了也就不是他了。

他这种心怀百姓的性格,心怀天下的胸襟不就是他们愿意追随原因的其中之一吗?

王运转头看到众人露出笑容叹了一口气:

“唉,你们应当猜出了我心中的一些想法。

不得不说,云朔这个地界想要困死一批敌人,还真是有那么一点说法。

东边是我们雁门关,南边是我们岚州和楼烦关,西边是黄河与长城,北边是长城。

我本来的打算是这样的,先在雁门关驻守,消磨突厥的兵马与士气,等他们的兵马消磨了一些,士气低落,粮草消耗的差不多以后,我军就可出关作战。

我联络了云朔二地的世家,他们虽然没有表态与突厥断绝关系,但是承诺了不会大力支持突厥,还是可以信任的,所以突厥的粮草是个问题。

而他们的粮草短缺准备后退补充的时候,我军就可以出战,不用做其他,骚扰就行。

我元从战力强大,速度比突厥都要快,我领大队兵马与突厥大军对峙,你们领小队兵马分布在各地袭扰他们的粮草。

敌军进我们就退,敌军退我们就追,一个字,磨。

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厥就会渐渐的不安,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就只有两个可能。

一是进云朔二地的城池,搜刮粮草,与我军继续纠缠,但是到了那时,我军虽兵少,但强盛,突厥虽兵多,但势弱。

这样一来,我就有办法说服云朔二地的世家紧闭城门拒绝突厥的进入。

因为他们清楚放突厥进城的后果,只有一个可能,片瓦不留,突厥一定会搜空一切。

至于这地方是刘武周的起家之地,你要清楚一点,天高皇帝远啊!

而他们一旦拒绝,有我军在,突厥不敢全力攻打,拖的越久于我军越有利。

就算他们真放了突厥进城那也没什么,世家的粮草都在各地的山中,坞堡中,城中搜刮的那点,突厥大兵马坚持不了多久。

而有了这么一个例子在,其他城池支持我们的概率大大增加。

这样一来,突厥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放弃攻打我们,开始撤退。

而东南两边他们走不了,北边云州有长城,他们要回北方草原,那就只能进入云州转道向东,进蔚州入北方,但此道路途遥远。

至于翻越长城入北和渡过黄河入关内,大队兵马需要时间和空间啊,我军不会给他们时间和空间。

在他们撤退之时,我军会像狼群一般持续骚扰和尾随,不与他们正面对敌,让他们每天处于不安,睡都睡不安稳,而且他们还缺粮草。

等他们临近崩溃边缘的时候,我军只需要一番冲杀,突厥这三万兵马就得永远留在云朔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