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诏书和李靖的转变(2 / 2)

王运的到来他还是有点小不甘的,他正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正想试试能不能立下大功劳,名留青史呢。

王运这一来,风头肯定是全被王运给抢了。

不过得知王运要来的消息,李孝恭这心里还是一阵轻松,接下来打萧铣他估摸着没啥问题了,就等着拿功劳了。

李靖却注意到了段鹏话语中的华点:

“段兄弟,这个讨厌之人是?”

段鹏嘿嘿一笑,然后开始说了起来:

“同为大王麾下,药师兄就喊我段鹏就行,他们都是这般直呼其名。

这个讨厌之人啊说来话长,我长话短说。

淮南王不是送了大王两位南越舞姬,人很不错,大王也喜欢,留在身边伺候着。

此二人出身白族,但是自幼被家中卖了,辗转来到了巴州的南平僚训练。

前段日子大王会见各国使者,没想到这南平僚还敢威胁这火娘子和焰娘子。

大王心里不太舒服,后来询问过后得知二人对家中之人没啥感情,毕竟从小被卖嘛。

所以大王此次南下准备扫一扫这边的蛮族,重点就是这个南平僚。”

两人都是恍然大悟,李孝恭一拍案桌大声喊道:

“敢威胁我大唐之人,是该灭了他们。”

李靖却在思索着南平僚的信息,想了想说道:

“南平僚实力不算强,蛮兵也就两万左右,但是在南蛮境内地位崇高,周边蛮族比较信服。”

李孝恭眼睛一瞪,大声质问道:

“那你的意思是这就不打了?”

李靖哑然失笑,摆摆手说道:

“打那肯定是要打的,而且还得尽力收拾他们,但是怎么打才能不激起南蛮的敌对,这是个问题,要好好谋划一番。”

李孝恭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在他看来,这些蛮族沙光了才好呢,一天天的不安分,尽给大唐找事。

但是呢,他奉行的手段还是以安抚拉拢为主,这几次刷蛮兵都是这样。

没办法,大唐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没人啊!

“对了,段鹏,晋王爷这次南下有没有带兵马,我可是对药师兄说的白虎军期望已久啊!

还有这蛮兵是怎么回事,是不是那北边的金州蛮?”

听到李孝恭问这个,李靖也有点好奇,段鹏点点头:

“带了,不过没带骑兵,全都是步兵,两个陌刀统军府,再加上两千的帐内府和亲事府。

他们在王伏宝和单雄信的带领下去了襄州,随后陆续会转移到峡州尽内。

我们随后从峡中东下之后就能和他们汇合,如果敌方有阻拦还可以东西夹击。

此次动用的兵马,我家大王说巴蜀一万水军和八千白虎军为主力,再加上一万的蛮兵敲敲边鼓就够了。”

李孝恭听到这话不停的砸吧嘴,心里有些感叹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萧铣的实力可一点都不弱,四十万大军,这可不是一个虚数,而是实打实的四十万。

就算是萧铣把他们都遣散了,但是留在身边的五六万呢,半月能调到前线的也有七八万,小十万呢。

这可都是精锐大军,比不上大唐北边的兵马,但是也不弱了。

用一万八的兵马打萧铣,在他看来这是真有本事。

至于蛮兵,在他的心目中就是跟在后面打扫战场,顺风仗的时候在山林之中追追敌军。

而李靖在一旁却是不由自主的点点头,他已经猜出了王运的心思,铁定是要出其不意,兵贵神速了。

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想法。

萧铣兵马众多,物产也丰富,不缺粮草,不可能和他拖下去。

要想不出问题的轻松拿下萧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出其不意的进攻,随后势如破竹,直捣黄龙,一举定乾坤。

而要想这样做,那兵马就贵在精而不在多。

在他的想法里兵马最多不要超过两万,因为兵马一旦多了,调动起来麻烦,准备起来麻烦。

而这样一来时间会拖慢,这就增大了敌人发现的可能性。

一万精锐水军,八千白虎军在他看来简直完美,战力强大,速度也不快。

有这么强大的兵马在麾下,还有王伏宝、单雄信这等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的猛将,再加上他的谋略……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萧铣死定了。

至于蛮兵在李靖的心中和李孝恭的想法一样,打扫战场,清扫山中的敌人。

不是李靖看不起他们,而是他们真的弱。

在李靖看来,乱战冲杀的时候战斗力还行,喂饱了那是真的猛。

但是如果一万精猛的蛮兵,五千普通的大唐士卒,他绝对选后者。

而且带领后者对敌前者,他能轻松打败,并且把伤亡控制在一千以内。

而造成此结局的就是一点,纪律。

蛮兵太乱了,没有纪律,从上到下都没有脑子,打仗全凭借着一腔血勇,这不符合他的用兵理念,不堪一用。

所以他用兵不到真无人可用,他不会用蛮兵,就算是要用,他还得练练再用。

而且这次他觉得一定不能把蛮兵和大军放到一起。

兵者,匪也,兵匪兵匪,这乱世之中的兵与匪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点战场上的纪律。

而打起仗来,白虎军他一点也不担心,但是这一万水军被蛮兵一带动,那绝对是要出大事。

所以说李靖在练兵这方面很佩服王运,白虎军这支兵马在他看来就是千古无一的兵马。

他可以确信他练不出这样一支兵马,就算是给他同样的资源,他也练不出来。

他觉得自己做不到让这些兵马誓死追随自己。

在他的心中王运就是一位霍去病那样的人物,不管是自己人还是异族,都为他所折服。

这一点他觉得自己是永远做不到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兵马是工具,在王运的心中兵马是兄弟。

他也会研究器械,研究军医,也想要给麾下将士最好的东西。

但是他不会为了保住一位将士,而花费那么大的代价研究这些东西。

在他看来大唐兵马已是天下绝强,就跟那句话一样,够用就行。

所以在他的心目中,他走的还是老路,而王运是位开拓者。

而且他现如今认为王运走的这种路才是康庄大道,因为打仗嘛,就是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

钱财花就行了,将士们的性命才最重要,而且打仗不仅要赢,还得赚,把花的钱全都赚回来。

虽然听着利益了一些,但是仗不就打的是个利益嘛,要名声那就做学问去。

他也不是没有过是不是王运培养兵马付出的代价太大,所以才这么珍惜他们。

但是他一个万万人之上,却亲自帮百姓们挑粪种粮食怎么解释?

他虽然自觉打仗本事不弱王运,但其他方面他觉得差得远。

他现如今正在往这边靠拢,虽然他觉得自己这方面永远比不上王运,但是他会追赶。

把世人当工具,高高在上的那是神,相比神,他还是想当王运这样的人,圣人,人间之人。

他觉得能认识王运并被王运赏识,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幸事。

其实还要再说句实话,他觉得要不是王运和李渊这关系和感情,以及不贪权和单纯为人的作风,就凭这做派,早死透了。

因为天下只能有一个大权在握的圣人,不允许出现第二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