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起心思的辅公祏(2 / 2)

但正好就在此时,杨广因为北方事多,所以不顾群臣反对迁移到了南方。

而在他来之前,这江淮一带的造反势力自然是要清楚一下,而领兵将领叫做公孙上哲。

这个人没啥本事,被杜伏威给全歼了,随后大将陈陵带八千精锐讨伐杜伏威。

陈陵的兵马实力和军备远强于杜伏威,但是他的人少,两人一来二去就陷入了僵持状态。

随后杨广车驾到达江都,护驾骁果军十余万人,声威赫赫,按理来说杜伏威难逃灭亡的结局。

但是天灭大隋,天助杜伏威,正好是一个荒年,再加上官吏欺压导致了一场大饥荒。

吃树皮、吃土、易子相食,让杜伏威的势力有了一个大增。

随后杜伏威趁势打败了陈陵,接着开始扩大地盘。

杨广安图享乐,朝堂百官争权夺利,杜伏威没人管了,渐渐的让他发展了起来。

随后杜伏威改变策略,不再游击,也不再是散兵游勇。

他选出了五千将士严厉训练,平时非常宠爱,但是也非常的残酷。

每次大战过后检查伤口,如果后背有伤口就说明你不是奋勇向前,一律斩杀。

而这支兵马在江淮等地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后来又培育出了三千长刀兵,也就是陌刀军。

而且杜伏威对贪官污吏非常痛恨,只要发现不管轻重一律斩杀,所以很的民心。

这些改变让杜伏威彻彻底底的站稳了脚跟。

随后宇文化及弑君,招降杜伏威,杜伏威不受,反而是找了王世充那边的越王杨侗称臣,被封为楚王,拜东道大总管。

随后李渊派出使者向杜伏威招降,杜伏威宣布归降唐朝,受封为淮南安抚大使。

后来又逐步升官到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楚王,最后在武德三年升为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吴王,赐姓李。

接着就是年末的这一战,剿灭了李子通和沈法兴。

杜伏威这一路上走开可以说是真正的艰难。

其他的诸侯,像李艺、窦建德、王世充、萧铣这些都是很顺,都是占据一地随后势力大增,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大起大落。

李渊其实也是这样,大唐虽然是有几次灭亡危机,比如凉州,比如并州,以及后面的王世充窦建德加匈奴这一战。

但是李渊自己并没有什么生死危机,麾下人马给力,虽然艰难但是完美解决。

而杜伏威这一路上这么艰难,自己奋斗在杨广眼皮子底下还能成为天下诸侯,真的是可以称为枭雄了。

反正王运觉得他要比王世充、窦建德这些人坚强的多。

而坐下这些文武,大半都是跟着杜伏威一路走过来的,小部分是去年大战招降的。

所以杜伏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大家都是很能感同身受,唯一不太满意的就是辅公祏。

他正在想着杜伏威会说些什么呢,今天把大家叫到一起,还从没有过的回忆往昔,这绝对是要说一件大事。

而确实是大事,铺垫已经完成,杜伏威开始说正事了。

杜伏威举起一杯酒站起身,环视一圈众人:

“我等一路走来如此艰难,本王要起兵了,这一次打江南等地林士弘,一统江南之地。

这不是你们的最后一战,而是本王的最后一战,故而本王想要这最后一战必胜。”

众人一愣,他们早就猜到杜伏威要起兵了,但是他们各自想的不同。

有人觉得要打林士弘,有人觉得要打萧铣,而有人觉得要北上,不过打谁他们都没有意见,谁都行。

让他们一愣的是杜伏威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战。

辅公祏连忙起身拱手问道:

“敢问大王,为何说是大王的最后一战?”

杜伏威非常坦然的一笑,举了举酒杯说道:

“本王雄心已末,我等说到底终归是大唐之臣,而大唐也容不下大权在握割据一地的诸侯。

故而此战结束,本王就要去长安颐养天年了,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我已为你们找好了人。

晋王王行道应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会找他谈妥,有他护着你们,应当是出不了问题。”

“义父……”

王雄诞直起身子看着杜伏威,眼眶有些微红,心中很是感动。

而其他人中却闹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辅公祏心里,更是惊涛骇浪。

你怎么能投降呢,你怎么能够做出这种决定呢?

在他看来这就是投降,这就是在背叛大家。

你身为诸侯,归附大唐那也只是要一个名头,我们已经平定了大半江南,接下来割据称帝轻轻松松啊!

北边乱相已起,南边还有萧铣,日后胜负还未可知啊!

但是其他人除了辅公祏的几个心腹都不这么想,打的够长时间了,所有人都不想要再打了。

试问谁想跟大唐和王运碰上?

没人想跟王运碰上,那等神人他们连对阵的念头都没有,怕死……

但是却没人说话,谁知道杜伏威想要起事前在是不是试探他们。

而杜伏威也清楚他们的心思,所以直接下令说道:

“尽起大军,本王要亲自领兵南下攻打林士弘,阚陵、王雄诞、西门君仪等将随行。

五千子弟军,三千长刀营,本部三万兵马,再加上七万江淮江东兵马,号十五万大军。

剩下三万本部并三万江东兵,由辅公祏率领,坐镇江都,时刻注意北边淮南道和河南地情况。”

杜伏威命令一下完,众将起身行礼,异口同声喊道:

“末将领命!”

杜伏威满意的点点头,这也算是众望所归了吧。

而辅公祏眼神闪烁了起来,北边正在叛乱,他刚联系过徐圆朗,让我坐镇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