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章 避实击虚(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663 字 10个月前

清军在浙江的形势稍微好一些,江南大营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牵制了太平军,使得太平军无法向东南进攻。

但是从护卫军这里看就不是这样了,上海、舟山实际上都是护卫军的地盘,加上闽省,已经从三面包围了浙江。

广东的叶名琛还在因为购买武器的问题与洋人谈判。他手中握着大把的白银,但就是买不到火枪。

最后叶名琛只能使出杀手锏,让人在珠江上严查鸦片,同时派兵捣毁广州的烟馆。

这些行动其实针对的都是华人,因为烟馆都是华人开办的,向内地贩运鸦片的红单船也都是华人的船。

洋人主要还是在珠江口做批发生意。

虽然没有直接针对洋人,但是此举却损害了洋人的利益。

包令对此大为震怒,他刚刚上任就遇到了这样的羞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一场阴谋在港岛开始酝酿。

“阿良,又在看你自己的丰功伟绩呢。”杨瑛瑛端了一杯茶走到董良的身后。

她早就习惯董良对着地图思考问题。

“这算哪门子丰功伟绩?我们的现在的势力弱小到清廷都不愿意理会我们。还是太平军带劲啊,一边北伐,一边西征,就像是从天京伸出了一双手臂。”董良的语气中似乎是有几分佩服。

“手伸得太长,很容易就被人斩断的。阿良,我有些看不懂太平军的战略,他们为什么放着都城边上的江南、江北大营不管,反而四处出击。这不是舍近而求远吗?”

董良听了笑道:“你能够想到的,杨秀清自然也能够想到,太平军的人要是没有这点眼光,他们能够从广西一路杀到天京吗?”

“瑛瑛,你知道现在江南大营有多少人吗?他们有将近十万人啊。”

“而且这个向荣一直跟太平军打交道,熟知太平军的战法。他在孝陵卫修筑了几十里的营寨,太平军始终无法啃下来,而太平军只控制着江宁、镇江、天京和芜湖四府之地,打持久战、消耗战,他们不是满清朝廷的对手。”

“因此他们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清军主力都集中在江北、江南大营,那么其他地方就空虚了,他们派出精兵跳出去,只有这样的流动作战,他们才能够获取大量的物资,养活天京城庞大的军队。这个时候反倒是清军要着急了,最近江北大营不就开始进攻太平军控制的扬州城了吗。这个时候,谁主动进攻,谁就吃亏。”

“另外,他们派出去的都是精兵,但是数量不多,一方面能够搏一把,万一要是成功了呢,失败了也不会全盘皆输。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清军外调,减轻天京城的压力。”

“还有一点,你不知道看出来没有。”董良指着地图说道。

“杨秀清是个懂历史的,因为自古以来,北方王朝想要灭掉建都在南京的政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顺长江东下,一举攻破金陵城。”

“历史上的江南王朝里面,坚守最久的是南宋,其次是东晋。这两个南方政权的战略就是以襄阳为中脊,以江汉为缓冲,串联东吴和西蜀,形成一条完整的防线,让北方政权无处可击。”

“太平天国此时实力偏弱,虽然号称有五十万之众,但实际上能打的人,估计不超过十万。这些人如果不西征,傻不愣登的待在南京跟江南大营死磕,怕是死得更快。而只要西征,纵然力量有限,可能打不到襄阳,但只要能打到武昌或者安庆,再收复淮南地区,先达到三国时期东吴或者南北朝时期南陈政权的程度,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董良今天刚好想到了这个问题,准备给教导队做一场专门的讲座,现在就当是预演一下,因此跟杨瑛瑛讲的很详细。

杨瑛瑛听了之后,对董良那是一脸的崇拜。她一直都非常佩服董良的战略眼光,这不是光聪明就能够做到的,要有大局观。而大局观是最难培养的。

“阿良,我看你可以去做太平军的军师了,他们自己估计都没有你分析得清楚。”

董良哈哈一笑,心说我都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放的是马后炮,自然听起来响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