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九章 安南的无烟煤(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2307 字 10个月前

这次与英国人的战斗,让董良感到了危机感。

很快,英国人就会再次卷土重来,他们会带来充足的补给船。

到时候,华族怎么办?难道继续躲在港口中做缩头乌龟吗?

陈得利报告他在上海滩收购了洋人的造船厂。

加上黄埔船厂、港岛船厂还有马尾船厂,董良已经有四处可以建造铁甲船的地方了。

他准备在1854年,也就是咸丰四年年底前建造八艘防护巡洋舰,二十艘蚊子炮艇。

防护巡洋舰侧舷安装熟铁装甲,甲板采用旋转炮塔。

而且董良准备开创性地采用后膛钢炮。

后膛钢炮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炮钢采用精选的铁矿石,已经可以少量生产,可以满足战舰的需要。

蚊子炮艇以后将完全取代火箭艇,成为近海防御的主要舰种。

小船扛大炮,进攻的时候可以起到大船一样的作用。

而且董良准备采用全钢架结构,增强其防护性。

蒸汽驱动的旋转炮塔也能够让其射击更加的灵活。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钢铁,佛山钢铁将为广州、港岛的船厂提供钢铁构件。

马尾和上海的船厂将由闽侯铁矿和马尾铁厂提供钢铁构件。

船用的钢铁材料一般要求都比较高。

另外董良还要发展自己远洋蒸汽动力商船。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钢材。

原来那种小打小闹的生产模式是肯定无法满足需求的。

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已经来临。

华族要赶超西方的列强就要弯道超车。

现在的西方正走在风帆时代向蒸汽时代转变的十字路口。

董良不可能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推动这种技术上的飞跃。

他用利益去捆绑那些商人,让他们主动加入到技术革新中来。

就比如这次佛山钢铁协会的成立,就是一种捆绑。

华族有足够大的胃口吃下他们所有的产出,所以这些商人不需要再去相互竞争。

他们只要联合起来,做大做强,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他还用国家的资源吸引那些技术人员,用政府的资源去养活他们搞研发。

福州周围的几座研究所,加在一起已经有数千人了。

八艘铁甲巡洋舰、二十艘蚊子炮舰,还有现在正在大规模生产的铁肋木壳蒸汽快速巡洋舰,新的华族舰队将有实力与英国人一战。

更何况华族的第一舰队还有七艘蒸汽风帆巡洋舰可以参战。

讨论完了基础设施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煤炭。

这个问题董良也没辙,他不知道海南岛周边有没有煤矿。

于是他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在座的众人。

最后一名股东说道:“元首,草民以前去过安南,据说安南北部有优质的无烟煤矿。”

“草民之前在安南广宁府、太原府一带贩运铁器,就曾见到当地人开采煤炭,那些煤矿都是露天开采,燃烧之时少烟,且炉温升的快。草民买了一些回去实验,炼出的的铁质量确实好了一些。”

说话的人名叫罗金臣,也是佛山的一名铁厂掌柜。

只不过他家的生意都做到了南洋地区。

“罗掌柜,要是我们去安南大规模购买煤炭,你看可行吗?”

“他们的开采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安南的政策与满清一般,对开矿限制非常严格。我们要的量太多,他们应该提供不上。”罗金臣摇了摇头说道。

董良没有说什么,而是对管晏交代了几句。

管晏赶紧去找了一份安南北部的地图。

这一看,董良才发现,安南的广宁府竟然就在廉州的边上。

属于安南东北角的一个府。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既然那里有优质的无烟煤,那就好办。

董良刚才只是问问,他就没有准备去买。

董良前世就参加过安南之战,对这个国家非常的反感,那就是一群反复无常的小人,喂不熟的白眼狼。

安南在历史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华夏的交州。

只不过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后来从华夏分离出去。

他们在文化和信仰上基本上与华族相似。

但是这样与华族血缘、文化亲近的国家却越加的警惕、仇恨华夏。因为他们心里发虚啊。

“既然知道那里有煤炭就好办了,这个问题由我们华族官府来解决。”董良非常肯定地说道。

不过他没有跟众人透露要去攻打安南。

这样有些过于骇人听闻了。

护卫军现在可是连广西都还没有打下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