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内燃机(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2114 字 10个月前

看着手中的这张图纸,史蒂文斯的手都有些抖。

“先生……这,这是内燃机?”史蒂文斯激动地说道,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设计得如此合理的内燃机。

不过这个时候轮到董良惊讶了,他没想到史蒂文斯能够一下子说出这东西的名字。

“你竟然知道内燃机?”

事实上,早在1801年,法国化学家菲利普·勒本就采用煤干馏得到的煤气和氢气作燃料,制成了将煤气和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产生膨胀力推动活塞的发动机,这项发明被誉为内燃机发展史上开拓性的一步。

此后一直有人致力于研究内燃机。作为一名资深的蒸汽机工程师,史蒂文斯先生自然知道这一前沿科技领域。

董良给他的这份图纸虽然还能看出来是内燃机,但是与他之前在杂志上看到的图纸大为不同。

他立马就进入了提问模式,董良也是有问必答,将这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详细地告诉史蒂文斯。

这张图纸上画的不是一台汽油发动机,事实上最早的内燃机都是以汽油为燃料,这大大地限制了内燃机的使用。

在历史上直到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受面粉厂粉尘爆炸的启发,首创了压缩点火式内燃机(柴油机),并于1897年研制成功,为内燃机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

柴油机的稳定性比汽油发动机更强,因为汽油容易挥发,存在危险。

而柴油机的稳定性强,大型的内燃机基本上都是柴油机,比如卡车、船舶、火车上使用的都是柴油机。

柴油的运输和保存也更加的容易。

因此董良让内燃机的研制绕开一个坑,直接进入柴油机时代。

他知道蒸汽机现在看似辉煌,被人们认为是工业之母。但是他知道蒸汽机的时代已经快要结束了。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开始。

西方列强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上百年时间,华族现在再抱着蒸汽机去追人家,肯定是追不上的。

要想超过对方,就要提前站在第二场比赛的起点之上。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过蒸汽机也不能放下,因为即使到了电力时代,大部分的发电机其实还是靠蒸汽机驱动的。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烧开水,将各种能量通过开水转化为动能,然后直接利用,或者是转化为电能利用。

有人说,自从火被人发现并利用之后,人们就一直在通过烧开水的形式利用能量。就连核电站也是将能量转移给水,然后再转化成电能,说白了还是在烧开水。

所以不要以为烧水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史蒂文斯将他了解到的内燃机跟董良讲了一遍。董良这才明白,原来内燃机的研究早就已经开始了。

那么华族就更要加快速度了。

“这个东西,你能做得出来吗?”董良问道。

“应该没有问题,一些零部件的加工比蒸汽机更加精密,活塞需要采用一种耐高温的青铜材料,我们需要实验制取。另外就是气密性的问题了,还有这个火花塞,从来没有人用过。”

史蒂文斯到底的是专业的,他迅速指出了内燃机制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能够提出困难,那就说明他能够造出来。

董良干脆现场办公,将实验室的工匠都给了叫了过来,大家共同研究。史蒂文斯是蒸汽机实验室能力最强的,经验最丰富的,但是他不是唯一的工程师,一些华人工程师也渐渐成长起来了。

华人中也有很多能工巧匠,有一些人的天赋也非常高,但是他们起步比较晚,缺少经验,因此董良才需要史蒂文斯这样有经验的洋人技师加入华族的研发团队。

这些洋人技师能够让整个队伍充满活力。

大家看了内燃机之后,大都见怪不怪,元首不是第一次拿出这样新颖的东西。

要造一个新东西,首先要有设计图,第二步就是将那些零部件给制造出来,最后完成组装,然后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进。

“史蒂文斯,福州到泉州铁路上的蒸汽机车,你们这里能够按时造出来吗?”董良临走的时候问道。

这个蒸汽机工厂的压力非常大,刚刚建成,就要承接大量的订单,还都是非常急的订单。

“应该没有问题,元首,你们这里的工人比美利坚的工人勤劳太多了,要不然我也无法给您肯定的答复。”

史蒂文斯到了这里才见识到什么是勤劳。

怪不得那些工厂都喜欢购买华工呢。这些工人不仅仅干活细心,而且从来不知道叫累,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能否及时拿到工钱。

史蒂文斯的身边跟着一群匠人,这些人同样都是工作狂,连带着史蒂文斯也不得不卖力地工作。

华族上下现在都是这样一个氛围。

营造出这样的氛围不容易,首先董良自己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然后通过一级级的官员传导下去。

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在为华族的崛起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