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六章 视察前线(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2218 字 9个月前

接下来董良与赵烈文他们商讨了湖南之战。

“湖南不像江西,湘江并不能辐射整个湖南。湘西各府,要等占领长沙之后再动手,那里的水路,我们的炮艇过不去,要加强战士们山地作战的能力。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收编一部分湘军,作为我们西进作战的前锋。”

董良指着地图建议道。

具体的作战计划还是要赵烈文他们自己制定。

董良这次下来主要是给底下的战士打打气,查看一下前线的部署。另外就是跟前线的将领单独沟通一下。

赵烈文也当即表态道:“元首,湖南是西南的大省,湘西又是进入云贵川的重要通道,我们会规划好这一仗。听说中枢是借钱给咱们打这一仗的。我们不敢丝毫懈怠。不仅仅要打好这一仗,还要打得省钱。”

赵烈文回来之前还在安南河静府打了一场阻击战。

当时安南军队从顺化出发,水陆并进,他们在水陆出动了十五艘裹铜战船,陆路出动了两万五干大军,可谓是声势浩大。

赵烈文也不敢懈怠,当即让回师河内的王素带兵前来支援。

可是在海上实力上,第三舰队对安南的舰队并没有优势。

要知道安南的海军在南洋一直都是首屈一指的,他们在五十年前就曾在广州、福建击败清军水师,还封锁抢劫了珠江口。

他们甚至敢于在岘港硬撼法兰西海军。

在十九世纪早期很长一段时间内,安南的海军可以算是南洋地区本地海军中的一霸。

不过敌人来了,随军出战的第三舰队只能硬着头皮上。

安南的战舰对第三舰队的那些木质战舰威胁非常大。

只有六艘炮舰可以凭借自己的机动性以及主炮的优势与安南舰队周旋。

最后关键的时刻,郭有带领第一舰队突然从南边杀了过来。

前后包夹之下,才将安南舰队重创,剩余的安南战舰逃回岘港。

第一舰队在万生到海域,距离河静请不是太远。

赵烈文派了一艘火箭艇就将人给摇来了。

另外一边的陆军强行架设浮桥渡河作战。

但是受到了护卫军猛烈的打击。

整条河静防线东西不到两百里,能够渡河的地方只有那么点。

安南军想要偷渡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且护卫军的火炮和火箭弹的数量很多。这让安南军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最后安南枢密院不得不将军队撤回。此时安南朝廷内部也随着局势的发展分为了主战和主和两派。

一派人认为应该与华族和解,将罪责都推到阮登楷一人头上,通过谈判的方式收回北圻。

另一派人认为应该联系天朝朝廷一同对付华族,他们不相信这个华族能够同时应对南北两个方向的进攻。

护卫军是不管这些,局势稳定之后,赵烈文北上,王素开始全权指挥交州的军队。

而华族对这里的改革也开始了。

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华族在当地完成改革,建立起基层的生产大队和民兵组织,安南人要是再想要收回这里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因为普通的百姓一旦尝到拥有自己土地的滋味就会欲罢不能。安南人要想再回来恢复之前的统治,就要面对百姓无尽的反抗。

赵烈文说完之后,其他的将领也纷纷表态。

最后离开的时候,董良见到曾立昌欲言又止,他知道曾立昌一定是想要询问解救林凤祥的事情。

他将曾立昌单独留下了下来。

曾立昌在房间里坐了下来,武媚娘给他上了一杯茶,傅善祥站在董良的身后。

他撇了一眼傅善祥,心情复杂,曾几何时,两人都是太平军的人。现在却同时站到了董良的身边。

“曾司令,北伐军目前被围在静海独流镇,最困难的冬季他们已经熬过来了,现在只要等海河的水位上去,我们就能够展开营救行动。按照以往的经验,海河一般在七月份水位最高,可以航行大船。”

“我们派去的小队已经与林帅接触,林帅有些抵触,他想要突围南下。不过以战场上的态势来看,他们是绝对没有突围的可能的。”董良皱着眉头,有些担忧地说道。

“对了,杨秀清派出的援军在河南拐向西了,救援本就是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进攻南阳盆地。”

董良能够看出曾立昌脸上的神色有些复杂。

“元首,有几个人,您看能够送到静海去吗?”

曾立昌挣扎了一下才说道。原来他已经找到了林凤祥的族人,他们为了防止被林凤祥连累,一直隐姓埋名地生活在广西的大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