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 用知识武装军队(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2334 字 7个月前

左季高点头认可,虽然他现在是官方的人,但是他也觉得书院应该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地方,不能人云亦云,这天下不缺少从众之人,缺少的不同的声音。

“季先生,这次华族遴选官员,我觉得先生可以动员一下,有些人已经在书院学习很久,应该出去历练一下。这次在福州听到一个工作方法叫做田园工作法,就是让官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工作,倾听那些普通百姓的心声,去发现自己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左季高今天到书院纯粹就是探望一下季先生。

他很快就要启程去四川,面见胡林翼,离开书院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

他暂时住在橘子洲上的驿站,现在叫招待所。从书院下到岸边的码头,坐渡船一炷香时间就到了。

周氏跟招待所的人订了几个菜,等他回来吃饭。

两人的儿女都留在福州的家中,长女左孝瑜已经二十二岁嫁给了陶澍的独子陶桄为妻。

这个陶桄之前在湘军中帮办军务,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年轻人,现在随同大部分的湘军将领投降华族。

如今就住在福州,不过他人还在官校进修,过段时间才可以入职。

二女儿今年二十岁,身体不好,患过小儿麻痹症。

三女儿十九岁,四女儿十八岁,都已经可以生活自理。家里只有九岁的长子左孝威需要有人照顾。

他的几个姐姐就可以代劳。

左宗棠的夫人周诒端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善长做古体诗,她还是左季高的贤内助。

左家的事情很多都是周氏来拿主意。

周诒端觉得自己的丈夫比几个孩子更需要照度,因此总是跟在丈夫身边。

“夫君,回来啦,先洗个手再过来坐下吃饭。”

“哎,夫人。”左季高回道。

左季高已经习惯听从妻子的安排,尤其是在生活上。

如果没有妻子的安排,他的生活一定非常糟糕。

两人无声地将饭吃完,周氏唤人收走了碗筷。

倒上一杯清茶和丈夫说起了接下来的事情。

“夫君,这两天就出发去宜昌吧,你既然是西路军的参谋长,应该先去见一下西路军的将帅。”

此时西路军的前敌指挥部已经转移的到了宜昌,入川首选水路,尤其是护卫军这样对后勤补给非常依赖的新式步兵。

山路只能作为奇兵的路线。

左季高接过周氏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一下嘴巴和胡须,说道:“我原本想要先入川,先做点事情再到军中履职。”

周氏却摇头:“夫君,你是降将,元首直接将你放倒这么高的位置,是对你的信任,但是那些底下的将士们不知道啊,他们不知道会怎么想,兴许有人会觉得你是读书人,会说好听话,哄骗来了这个职位。”

“而你接下来入川还要他们的配合,执行军令的是底下这些人,你如果没有与他们建立信任,他们执行起配合你的任务,会不会尽全力呢?”

在周氏的劝说下,左季高第二天就启程动身前往宜昌。

在此之前,林岳已经到这里了。

左季高与林岳在福州的时候就已经见面。

林岳也是孤身赴任。他手中的浙江纵队被划归林文察指挥。纵队司令也换成了其他人。

左季高不喜欢私下里与将领们拉近关系。

他到宜昌之后与林岳商量,召集底下支队以上的将领到宜昌城共同商议军机。

左季高在军事会议上提出了一个不战而下四川的方案。

当然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上之策。

护卫军的人也不是战争狂人,董良总是跟他们强调,打仗要讲究成本。

以最小的代价,达成目标才是将领应该做到的。

于是,左季高制订了一套打谈结合的方略。

左季高负责谈,而西路军这边则为他谈判提供筹码。

这个筹码是什么?是秀肌肉,是展示护卫军的实力。

要让胡林翼知道与护卫军对抗是死路一条。

只有他觉得自己没有战胜护卫军的希望,像胡林翼这样骄傲的人才会投降华族。

一众将领听着左季高富有逻辑的讲述,渐渐发现,这位参谋长确实有几把刷子。

董良就是靠着自己的头脑和嘴巴去征服这些手下。

护卫军上下因此非常佩服那些有学问的人。许多将领原本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不过几年时间就学成了有文化的将领。

这就是护卫军上下尊重文化的氛围造成的。

有些军队一味地推崇武力,因此就会像昙花一现一般,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军队要想长久地强大,必须要用文化来武装。

左季高用自己的学识赢得了护卫军的认可。

就像是一个基层军官上任之后,先将几个刺头给打服了,是一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