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三章 极地偷袭者(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2035 字 6个月前

“立昌,广南是主动投降的,我们在那里几乎没有任何的根基,你在那里要跟阮知芳合作好。阮知芳是安南的名仕,有点读书人的小脾气,你心里有点数。另外,广南纵队将主要从当地征兵,原来的安南兵我们尽量不要用,从那些分了田地的人中间选兵。”董良交代道。

阮知芳知道华族的政策,他投降之后提出的另外一个要求就是要将南圻独立设置广南省,实行与华族一样的政策,这是他为广南百姓争取到的利益。

他在广南主政多年,对这里的百姓有很深的感情。他知道华族统治下的地方实行了两种制度。一种就是被划为本土的省份,实行土地国有,百姓平均承包耕种土地的政策。

另外一种就是海外领土,实行的是土地私有政策,国家会将这里的土地卖给商人经营大农场。

他自然知道,前一种方式对百姓最有利。像中圻算是安南王国,那就是华族的海外土地,实行的制度与安南原本的制度差不多。而其中被华族没收的土地(抓捕张家党羽没收的大量土地)则会被华族出售出去,最后自然是被华族的商人买走。

所以,阮知芳做出这样的选择绝是对南圻的百姓最为有利的。

南圻是以前的占城,这个国家早就已经消亡了。占人故地原是中国汉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137年,象林县功曹之子区逵,杀县令,自号为王,始建占城国。

后来这个占城国逐渐被安南人灭掉了。

所以现在广南行省成立,也算是重归故国。

“是,元首,属下知道分寸,属下会将广南纵队牢牢掌控在手中。不过,属下希望能够多给属下调配一些军官,到时候,属下也会派遣一部分当地人到福州读军校。”

董良点头,曾立昌的思路没有什么问题。掌握一支军队主要就是抓住基层军官。而在广南征兵,又一个不用当地人做军官,时间长了,必然让当地人离心离德。

所以他会从当地人中选出一些优秀的送到华族去读军校,最后再回来做军官。

“最后,是对老挝的处理,湄公河以东地区都是我们未来重点开发的地区,必须要想办法将暹罗人从那里挤走。当前我们不能跟暹罗人翻脸,在很多方面还要他们配合,尤其是在攻打缅甸地区的时候。因此我会让暗部暗中支持当地人反抗暹罗人,在当地扶持代理人。时间长了,暹罗人疲惫,承受不住守卫那里的代价,自然就会退走。要知道南掌诸国百姓对暹罗人非常仇视。”董良说道。

这话是说给彭玉麟听的。

因此彭玉麟赶紧说道:“元首,除了在当地扶持代理人,我觉得我们将安南地区给治理好了,让那些人看到跟着华族的好处,相信那些人会主动向我们靠近的。因此我会尽量开通长山山脉上的山路,增强东西两边的交流。”

“是的,我们华族有经济和文化上的绝对优势,这些地方的人又没有国家观念,要逐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本就是华族的一部分,向往过上华族人的生活,将这些知识都写进教科书中,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被华族彻底融合。”

董良之所以找这些手下交代事情,那是因为他不能在这里久留了。

简单地处理了安南的事情,董良一路马不停蹄地向暹罗赶去。

修长的“复兴号”巡航舰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笔直的水线。

虽然到了春节,北方是寒冷的冬季,但是在这里,董良必须要将船舱里的电风扇给打开了。

越往南天气就越加炎热,好在现在是干季,并没有连绵的雨水,天气还算干燥,让人不至于那么难受。

董良在南海的热带海洋上航向,北方的战士却在与寒冷做斗争。

在远东,护卫军躲在沙俄人建造的尖顶木屋之中,烧着壁炉和暖炕,屋子内外冰火两重天。

然而,危险无处不在,远东支队支队长欧宗安坐在炕头上,炕上支着一张小几。小几上摆着一张地形图。地图上面标记着远东支队在江下游的所有据点和哨所。

“你们看已经有四座哨所被袭击了。东北边有两座,分别是二道沟哨所、馒头山哨所,这里还有两座。你们看出来什么了吗?”欧宗安看向副司令覃叔庆和参谋长谢宇豪。

两人也是皱着眉头。他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雪。尤其是几位军官,大都是南方人,有些人连雪都没见过。底下的士兵还好,大都是河南和山东的流民。

不过,远东的冷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撒泡尿都能够瞬间冻成冰溜子,要不是他们做足了准备,这个冬天都不知道怎么过。

最近一段时间,几座外围的哨所接连受到袭击。虽然这边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如果不做出反击,敌人会更加的猖獗。

“这些沙俄人难道就不怕被冻死吗?”谢宇豪说道。

“老谢,沙俄人跟咱们一样是人,我们有足够的防寒设备,为什么就不能出去。我准备成立一支侦查队,让咱们招募的那些当地人做向导,带上雪橇,这次一定要将这支沙俄残兵的老巢给找到,这些人能够过来袭击我们,老巢肯定不远。”

“你们看这四个被袭击的哨所是不是呈现弧形,我觉得沙俄人的藏身之处一定是在这里。”

欧宗安将三个点连成弧线,弧线延长成为一个圆。然后他指着圆心的位置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