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四章 科技大爆炸(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2341 字 6个月前

那些董良按照自己记忆设计出来的小电器,也在他的巧手之下一一变成实物。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走到了新发明的展示区。

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徐寿参与做出来的。因此莫永纲让他来做讲解员。

“诸位,这是我们制造的新型吊扇,噪音比之前小了很多,可以安装在房顶上,整个房间的空气都能够循环起来。”

吊扇是八九十年代农村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原理上与落地扇有所不同,不仅仅省电,声音还要小很多。

徐寿说完之后,董良跟着解释道:“这东西以后是能够走进干家万户的,我可以告诉各位,我们会在未来五年让每个县城通电,只要控制好成本,让这东西有个合理的价格。至少那些富户会去购买的吧。”

电器再好,没有电也用不了。

因此董良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就是要打消众人的这个顾忌。

“元首说的没错,我现在就想将家里的卧室和客厅都装上吊扇,以后夏天就可以在家中吹风了。我想这吊扇总比养一个扇扇子的小丫鬟便宜吧。”庞嘉嗣在边上附和道。

大家都知道他是元首的人,大名鼎鼎的闽华公司大掌柜。

虽然有些嫉妒,但是没人敢表现出来。听到庞嘉嗣这么说也跟着附和。

“就是……就是……”

“有这个吊扇,生活得舒服多了。”

接下来众人来到一台更加复杂的机器面前。

那电风扇、吊扇、电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作用。

但是这台满是铜管的机器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徐寿来解释了。

“诸位,这其实是一台压缩机,电动的压缩机。他的原理是将一种气体压缩成为液体,这种液体会在经过这些铜管的时候重新变成气体,这个过程中会吸收热量,铜管变冷,因此能够将周围的空气变冷。如果我们用风扇将这些冷空气吹进房间,可以让夏天变得凉爽,这种凉爽是电风扇做不到的。”

“如果我们将铜管埋在一个箱子里,就可以在密闭空间中制造低温,这种低温可以达到零下几十度。一些容易腐烂的东西,比如海鲜、肉类便可以冷冻保存,大家应该知道,东西在冷冻的情况下可以摆放很久……”

徐寿还没有说完,很多人就已经想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

尤其是今天过来的都是南方的商人。

“这东西要是装在船上就好了,出海携带的食物可以放进去,不需要再那么频繁地补给了。”一个商人说道。

另外一人赶紧插话道:“你这是大材小用,要是放在渔船上,以后出海就不需要急着回来,而且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捕鱼,以前我们都担心鱼获会坏掉,有了这个东西,在船舱中建造一个仓库便可以将鱼获长期保存起来。”这是一个姓张的渔船老板。

“张掌柜,你的鱼获以后可以用这东西运到内地去卖到更好的价钱。还等什么,赶紧定制几台啊。”

伍崇曜老奸巨猾,没有怎么说话,但是他想的比别人都要多。

因为他感觉到这东西能够改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伍家必须要增加在南洋的投资了。这是伍崇曜想到的。

南洋的土地不论是种地还是搞养殖都比北方强。

以后有了空调,南洋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要变小。

有了冰箱、冰柜,南方的食物储存也将更加的容易。

而那里的气候又能够产生更多的收获。

“唉唉,可不是让你们买成品,这东西要先生产出来才行,商部准备成立一个制冷电器公司,哪个愿意入股的时候去找商部的代表谈。”董良趁机推销自己的这些东西。

徐寿不懂这些,他也不想管,他只是耐心地给众人介绍每一样东西的作用。

他已经做出来很多东西了,比如电茶壶、电暖气、电炉子。

一通百通,这些东西只要吃透一样,剩下的就基本上只是点子了。

电力的使用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大门,推开了这扇大门,便是一个新世界。

徐寿介绍完这些东西之后,继续埋头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他其实并非只研究电器。他对数学、天文、历法、医学、矿学甚至是音律都有研究。

他甚至专门研究过华夏古今的地理变迁。

他几乎是无所不通,这样一位科学奇才,乃是华族的宝贝。

“老莫,徐寿你要用好啊,这样的人要给他最好的研究条件,不要让他为那些世俗的事情而烦恼,你明白吗?”

离开了电器实验室,众人再次回到了电车上。

董良对莫永纲交代了徐寿的事情。

实际上除了徐寿,华族现在已经收罗了不少本土的科学家。比如徐寿的朋友华蘅芳就是一位数学家。

另外还有李善兰、魏源、郑复光等人。

因为八股文的原因,华族研究科学的人真的是太少。

现有的这些人也大都是自学成才的。能够通过自学做到这种程度,他们都是有真本事的。

刚才徐寿还给董良提了一个建议。他说华族缺少一本专门介绍科学的杂志。

百姓大都对科学没有概念,一些有天赋的人根本接触不到科学,因此而被埋没。

董良当即就同意了,还让徐寿负责这份杂志的编辑。

当然,他也会派人过来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