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收棉花,吃火锅(2 / 2)

连着几天在农场干活,没法顿顿有肉,但红薯土豆玉米管饱。

姜宁将小米椒跟蒜头剁碎搅拌,再拌上豆豉上锅蒸,做了几坛子辣椒酱。

农场留三分一,运输船留三分一,剩下的给舒雪晴。

舒雪晴带去医院放着,不但同事们都有份,刚好碰到军部高层的爱人们,也会送上一份,“我家阿宁做的,刚好还有剩的,你们拿回去尝尝。”

第四次出海前,刚好纪念碑落成,姜宁等人特意去了趟,是在军部高层出席落成典礼之后。

她特意带了束花过去,是大棚里长的四叶草花。

没有天灾前的条件,只能找大石头刻碑,就竖在最高的废土坡上。

站在坡上向下望,农场跟种植园已经透着绿意,而远处依旧是一望无际的棕褐色废土。

但相信总有一天,这里会绿意盎然,鲜花漫山遍野。

农场跟养殖场盘活起来,姜宁能往外拿的东西逐渐丰富起来,但队员们都是关起门吃肉,推开门装穷,空有一堆积分无处花。

他们都是大风大浪过来的,清楚首长组队的目的,以及自己要效忠的人是谁。

第四趟出行耗时将近两个月,一来路途太过遥远,二来油罐被卷得四分五散,寻找打捞的难度加大。

接着又往返两趟,把废墟方圆一百多海里打捞得干净彻底。

天灾度日如年,可年年岁岁飞逝。

瞬眼之间,姜宁来到凤城基地已经一年。

一年光阴,恶劣气候反复无常,时而高温暴雨,时而酷暑飞雪,期间甚至还发生永夜跟永昼,但持续时间并不长。

幸存者叫苦不迭,但隐约感觉反复的恶劣气候有逐渐平和的趋势,是不是意味着天灾快结束了?

被信念鼓舞,他们咬牙继续坚持。

纺织厂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在作废过半棉花之后复杂的生产流程,终于搞定,将棉花变成棉布,放在商品交易中心。

而特殊小组在废墟周边又发现不少石油衍生品,如溶剂、润滑剂、石蜡、沥青、石油焦等。

本着有杀错没放过的原则,特殊打捞小组将它们悉数带回来。

姜宁第六趟回来时,豆豆拎着半瓶纯天然的花生油出来,开心道:“嫂子,这是农场收的花生榨的油。”

玉米,葵花子,还有油菜籽很快也能收了,到时还能榨油。

每次远洋回来,姜宁都会带着狼心狗肺攀上凤城最高的废土坡。

现在已经不能叫废土坡,整座山种满了桑树,等土质改善之后还会种其他树木。

有了源源不断的淡水灌溉,植树造林的成活率直线飙升。

虽然还要不时补种,但起码沙风暴刮到凤城中心时,已经不夹带足够砸伤人的粗砂砾。

站在山坡向远处望,点点绿意已经延伸到目光所不能及之处。

第七趟远洋耗时更久,将废墟方圆三百海里都搜遍了,而运输船却还没有装满。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来,但得到的资源足够凤城使用很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