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纵论(2 / 2)

代晋 大苹果 1961 字 9个月前

李徽咬咬牙,沉声道:“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利国利民者,我自不会推辞。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者,我必不屑与之为伍。”

谢安长眉跳动,眯着眼看着李徽道:“你是不是想说,你不待见桓大司马,不愿与之为伍?因为你觉得那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既然谢公非要问的这么明白,那么,就是吧。”李徽已经豁出去了。

谢安浓眉紧皱,长袖中伸出一根纤细的苍白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缓缓道:“为何?老夫想知道你为何会这么想。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据我所知,在此之前你和桓氏并无任何瓜葛,为何你会对桓大司马如此偏见?桓大司马乃我大晋丞相和大司马,乃我大晋上下景仰钦佩的人物,是朝廷中流砥柱,为何你却这么看他?”

李徽皱眉瞪着谢安,心里有些恼火。桓温是怎样的人,难道你谢安不清楚?我已经被你逼到这种地步了,你还要装糊涂作甚?

“谢公就当是在下的偏见吧。或者……在下这么说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谢公就当在下为了保护自己便是。”李徽轻声道。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呵呵,保护自己?你的意思是,你会因为去桓大司马帐下为官而倒霉?这更有趣了。愿闻其详。莫非你以为,跟着桓大司马反而有危险?”谢安呵呵笑了起来。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听到了什么特别有趣的事情一般,变得兴致勃勃起来。

“谢公,你何必刨根问底?你明明心里清楚,为何非要逼着我说出来?”李徽有些按捺不住了,皱眉说道。

谢安微笑看着李徽,眼神平静之极。

“老夫只是一问,并非逼你回答。你可以不回答老夫的话,老夫也不会介意。”

李徽看着谢安心里有些想骂人。如谢安这种话,其实着实可恶。就像酒桌上有人敬酒,说什么我干了你随意一样。你问了,我不回答,难道你当真不介意?你谢安今日问来问去,无非便是想查我的底罢了。既然如此,我索性遂了你的意。索性给你来个大的。

李徽把心一横,沉声道:“谢公,在下斗胆妄言,若是言语之中有什么不当之处,还望谢公能够包涵。在下见识浅薄,说错了话,谢公也不要怪罪。”

“放心,这是私底下的谈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错了也没人怪你,也没人知道。”谢安微笑道。

李徽点点头,吸了口气道:“好,那我便开门见山了。谢公,我大晋如今已经危在旦夕了。莫看似乎天下太平,但其实已经在危机四伏,内忧外患。在下看来,若我大晋稍有不慎,便恐有灭国之危了。”

谢安眉头紧皱,冷目看向李徽。

李徽沉声道:“谢公,据我所知,秦国苻坚已攻占邺城,燕国很快便将彻底灭亡。北方中原,将归秦国一统。这对我大晋及其不利。对我大晋而言,若不能北伐收复故土,便要希望北方五胡征伐不断,互相消磨力量,方可坐收渔翁之利。而北方一旦归于一统,他们便会将目光投向我大晋。苻坚其人,有一统天下之志,现在他灭了燕国,下一个目标必是南下攻我大晋。我大晋可曾准备好了迎接这北方的强敌了么?”

谢安眉梢抖动,手指下意识的互相搓动着,似乎还有些微微的颤抖。但他的面容还是相当平静了,语气也是平缓低沉的。

“说下去!”谢安道。

“多则十年,少则五年,甚至可能就在三年之内,苻坚必攻我大晋。这要看他消化燕国的土地和人口,征集兵马和粮草,准备物资的速度如何。此为外忧,还有便是内患。外忧尚有时间应对,但内患却已然迫在眉睫,这是最可怕的。”李徽道。

谢安沉声道:“内患是什么?”

“内患便是,有的人已经早怀异志,意图篡夺我大晋社稷。而且,现在已经是木已成舟,完全已经安排妥当了。这个人,便是我大晋的大司马桓温。桓氏野心,其实路人皆知。我不信谢公不知。以谢公这等人物,怎不会察觉其篡逆的企图?只不过,谢公怕是也没想到桓温已经为了自己的野心而不顾一切了。桓温数次领军北伐,其目的皆非夺回故土,而是借北伐之机,博得声望,壮大实力罢了。前年北伐,攻到坊头,却又大败而归。人皆以为桓温望实俱损,会收敛野心。在下却不这么看。在下认为,这恰恰会促使桓温铤而走险,做出惊世骇俗之事来。谢公,桓氏如今所据之地已经囊括了,荆州豫州江州以及徐兖二州。攻燕之前,京口和徐兖之地尚在郗氏之手,豫州尚在袁真之手。而现在,京口徐兖乃至豫州都已尽入其手。江左大镇,京口姑塾等京城要冲之地已经全部落入他的手中。说句难听的话,如今的大晋,桓氏的实力已经到了能够为所欲为的地步。京城建康已经成了一片死地。这种时候,你认为桓温还会收敛野心么?他只会更加的激进,可能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这便是我大晋要面临的巨大祸乱,内外交困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