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冤枉(2 / 2)

  一听昭狱,徐经差点吓尿,撕心裂肺的大呼:“我冤啊……!”

  ~

  次日,奉天殿。

  科举舞弊被正式拿到了台面上,言官群情激愤,犹以户部给事中华昶为最。

  六部尚书,一众侍郎,内阁大学士,亦是眉头紧锁,促请皇帝尽快平息舆论。

  在这些人眼中,朝廷体面才是最重要的,与之相比,一个小小的唐伯虎并不算什么。

  包括内阁三人,也是一样的想法。

  这也不能说他们错了,亦或冷血,身居庙堂之上,自然要着眼于大局,科举取士容不得丝毫质疑,这是影响大明千秋之事,必须要得到天下万民的认可,不然,遗患无穷。

  当然,礼部右侍郎这个职位也要在不少人的谋划范围。

  礼部最大的权力来源,不是草拟圣旨,亦不是主持宫廷礼仪,祭祖等活动,而是科举!

  历届主考官,多以左右侍郎担任,这是个重要职位,所有人都盯着呢。

  奉天殿一片嘈杂。

  不怪群臣如此,又一日的发酵,舆情愈演愈烈,俨然到了刻不容缓之际,学子们都跑来宫门口抗议了。

  这严重影响朝廷体面!

  朱佑樘当即表示彻查,严查,他一股脑甩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并由锦衣卫、东厂,协同办案!

  对外表示:徐经、唐伯虎已被羁押候审,朝廷会还莘莘学子一个公道!

  一系列操作下来,舆情总算暂时控制下来,不再往失控的边缘发展。

  至此,满堂大佬,包括朱佑樘,都长长舒了口气。

  不是他们真就怕了这些个学子,而是其中干系太大了,遥想太祖那般铁血手腕,在当年南北榜案中,也不得不妥协。

  论成绩,看事实,当初南方学子就是牛,人家确实是靠着真本事考上的,可结果呢?

  朱元璋照样得妥协,这不是怂了,而是为了大局考虑。

  如今也是一样,科举必须公正,但凡出现一次纰漏,就会失去学子之心,阴谋论满天飞。

  …

  朝廷的雷霆出击,极大程度上抚平了人心,学子、百姓都在等待着朝廷的审理结果。

  其实百姓倒还好,他们只是吃瓜群众,可学子们就不一样了,他们笃信是唐伯虎、徐经作弊了。

  然,事实却截然相反。

  三法司会审,加上锦衣卫协同办案,很快就查清来龙去脉。

  舆情闹这么大,没人敢糊弄,一切详情都递送到了朱佑樘御书案,包括那首一剪梅在内。

  没有大肆行贿,没有泄题、透题,有的只是风气使然的结交。

  朱佑樘头疼,且牙疼。

  他深刻知道,这么个结果万万无法服众,尽管它是事实。

  无奈,朱佑樘召来六部九卿、内阁三学士,共同商议。

  办案卷宗在各大佬手中流传一遍,所有人都沉默了,都知道这个结果不能平息舆论。

  许久,

  刘健最先开口,道:“皇上,眼下最重要的平息舆论,至于徐经、唐寅……”

  他一咬牙,正欲说出为大局着想之语,李东阳站了出来,截断他,道:

  “皇上,唐寅、徐经并无作弊这是事实!”

  刘健心知李东阳是为他好,今日说了那番话,明日就会被政敌拿来攻击,可,舆情至斯,他作为内阁首辅,当站出来。

  “皇上……”

  “皇上,臣倒是有个办法。”李东阳再次打断刘健,道:“徐经、唐寅舞弊案不实,然,二人夤缘求进,虽无作弊之实,却有碍科举公正,遂……需重罚,以杜绝类似不良风气!”

  刘健拱手:“臣附议。”

  “臣也附议。”

  六部九卿尽皆响应,这次是关乎朝廷,乃至大明千秋之事,没人敢在这件事上做文章。

  朱佑樘缓缓点头,眸光扫向众人,意味深长的问:“关于程敏政……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各大佬面面相觑,心里各自打着小九九,这是个实权职位,也是这次科举舞弊案的政治斗争果实。

  此番舆情,也是由此而起。

  ~

  ps:还是小小剧透一下吧!

  唐伯虎,会是风流才子的唐伯虎!唐伯虎,也会是兼济天下的唐伯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