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王守仁去边疆(2 / 2)

次日。

王守仁远行,李青去送他直到城外。

“天寒路远,路上多注意保暖。”李青道,“边疆可不比京师,那里条件恶劣,可得多多注意身体。”

说着,他取出几张治疗常见病的药方递上去。

王守仁接过,笑道:“那我走啦。”

“嗯,去吧。”李青含笑点头。

目送他马车行出好远,李青叹了口气,这才返回城内……

朱佑樘的身体逐渐有好转迹象,可仍无法支撑操劳政事,朱厚照也没了初上位的郁闷,渐渐接受了事实。

眨眼,冬至了。

天昏沉沉的,飘起了雪花,凛冬的萧索愈发明显。

连家屯儿。

父子俩火锅里饺子,配上温热的宫廷佳酿,甭提多享受了,屋外朔风呼啸,雪花飘飞,他们却是身也暖暖,心也暖暖。

“干爹,昨日太上皇召我进宫,称改元的事要提上日程了。”

“嗯,他既不重回帝位,改元必不可免。”李青点头,“这也能试探群臣的态度,不宜再推迟了。”

“问题是,群臣肯接受吗?”李宏皱眉。

“这不是他们说了算的事。”李青断然道,“无论他们同不同意,新君都不会再做回太子了。”

李宏缓缓点头,问:“干爹可有良策?”

李青苦笑摇头:“不是什么事都可以靠手段达到目的,新君性格满朝皆知,利益受损显而易见,庙堂无庸人,这种关乎利益本质的事,如何糊弄?”

“唉……”李宏叹道,“怕是我这个水师总兵官,也盖不住群臣的反对浪潮啊!”

“呵呵……不必这般忧心,你只需要完成弘治帝交给你的使命就成,至于别的……”李青道,“他到底做了近二十载的皇帝,若真没有丁点手段,那可真是白活了,放宽心就是,他既已铁了心,自不会半途而废。”

李宏沉吟了下,觉得干爹说的也有道理,紧张的心稍稍放松下来,笑道:

“还是干爹看得开。”

“当然要看开啊,事事都看不开,早就愁死了。”李青好笑自嘲,接着,又道:“改元的事定下,你跟小皇帝说一下,让他给你安排个清闲差事,别再奔波在一线了。”

顿了下,道:“之前不是说,让你培养接班人吗,就以这个为理由。”

李宏叹道:“太上皇的意思是从李家孙子辈培养,可眼下……孙子辈还没到年龄呢。”

李青无语:“你还真想着一步到位,让孙子接替总兵官再撒手?”

“呃……”李宏尬住,讪讪道,“这倒也是,成,我回头跟太上皇、皇上说说。”

“嗯,你辛苦够久了,整个撂挑子不成,却也可以适当放松下来。”李青叹道,“跟婉清好好过一下清闲生活吧。”

其实,他并不想让干儿子这般辛苦。

奈何……

“干爹你不必忧心我,这是我的选择,再重来一次,我依然会这么选。”李宏道,“男儿活一世,怎能碌碌无为?”

李青苦笑点头,道:“今你战功赫赫,打击走私,清剿倭寇,扬大明国威,缴获佛郎机炮……桩桩件件,足以名垂青史,如今功德圆满,该歇歇了。”

“嗯,会的。”李宏点头,“其实,干爹你才应该歇歇呢。”

“我就算了,这么多年下来早就习惯了。”李青笑道,“真若啥都不干我还不习惯,觉得无聊呢。”

李宏暗暗叹了口气,举杯道:“今儿过节,孩儿陪您多饮两杯。”

“嗯…。”

~

次日,奉天殿。

一封匿名奏疏,摆上了朱厚照的御书案。

其中心思想——

皇上既已继位,何不改元?

在朱厚照的示意下,张永捧着这封奏疏,在群臣手中流传一遍。

群臣阅罢,不禁又惊又怒。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你父皇还活着呢,你就想踹窝子?早了点吧!

不待他们有所动作,李宏当先出班,拱手道:

“眼下已是冬季,辞旧迎新亦是不远,皇帝登基次年改元,历朝历代无不如此,臣赞同!”

闻言,群臣敏锐意识到此事早有预谋!

“永青侯这话,本官以为不妥。”吏部尚书马文升出班,刚欲阐述自己观点,

却听李宏道,“请马尚书称李总兵!”

“你……!”

李宏淡淡道:“本官是武将,说话直了点,马尚书多多包涵。”

“你你你……”马文升雪白胡子乱颤,“你这后生欺人太甚!”

“庙堂之上,还请马尚书称官职。”李宏不善言辞,却把老头子气够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