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肚兜都让人扒没了(2 / 2)

沧河郡王府在京中的声名本就一般,此事过后,名声更是跌到了谷底。

晚辈做错事,不思反省不说,当家人甚至公然威胁苦主,当真是小人行径,被人看不起。

虽然中途出了点小岔子,让大家伙看了会乐子,但比赛还得继续。

田祭酒道:“灵惠县主,你刚才说要参加挑战的话,可还算数?”

团子道:“君子一言,四马难追。自然是算数的。”

“那你打算挑战哪一位?”

“那就第一名吧!”她又大声朝那位被挑战者道:“那位第一名的大哥哥,对不起啦,我要挑战你。”

被挑战者也是一派君子之风,冲她拱了拱手道:“请县主赐教。”

田祭者见此,便对蒋禹清道“即如此,那就请县主也以粮为题,赋诗一首吧!”

蒋禹清道:“好的。只是我刚学写字,写的很丑,我可不可以直接念啊?”

田祭酒道:“当然,这一项比是诗,不是书法。”

蒋禹清在肚子里搜刮了一番,又开始厚着脸皮装逼了:“第一首叫《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二首叫……就叫《农家》吧!半夜呼儿趁晓耕,赢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她念完以后,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几位大儒更是呼吸急促。

其中最牛的一位大儒便是宴祭酒他爹,宴老帝师。

宴老帝师率先起身,颤颤微微的走到台子中间,大声的问蒋禹清:“孩子,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到这两首诗的吗?”

团子道:“也没有怎样想呀。我家里是种田的,住在村里。

我爷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他起来后就会喊伯伯们起床一起去田里干活。

如果爹爹在家的话,也是要跟着一起去田里的。

以前我爹爹还没有考上举人的时候,家里很穷,只有一头牛。

那头牛养了好多年了,老得都快走不动路了。爷爷心疼牛,就让伯伯们和爹爹拉犁,犁田。

种水稻和其他的庄稼的时候,田里会长很多的野草,去锄草的时候,汗水就会一串串的掉到地里了。”

宴帝师听闻后,久久方才连道了三个好字。他原以为蒋禹清是凭空写意,不曾想人家完全是写实。

四周也是一片议论纷纷,道,难怪青州侯不在京中,确依然简在帝心。

看看,人家贵为侯爷和侯府老太爷,依旧亲自下田躬耕,所以才能种出亩产数千亩的红薯和亩产近八百斤的水稻。

灵惠县主才多大的孩子,都会跟着下田,并且把她亲身经历的一切都记在了脑子里。

哪怕上了京,听说也在京郊外种了一片三千亩的高产稻子。什么是耕读传家?这就是耕读传家!

尚不等田祭酒说什么,原本第一名的那位学子,便主动起身行礼认输道:“县主大才,学生输的心服口服。”

他这样的君子之风,也赢了诸多的美誉。

蒋禹清抓了抓头,有些拿不准,问景衍道:“小哥哥,我是不是要说承让,承让才对!”

景衍憋着笑点了点头。

因为她站的位置在露台的最外边,问话的声音不小,端的是又奶又萌,着实逗乐了一大片人。

田祭酒也听了个清清楚楚,笑着道:“灵惠县主,您也别承让了,快上来领走属于你的奖品吧!”

“好的,好的,我这就来!”有奖品可拿,蒋禹清自然高兴。

在装扮成小厮的小太监的护卫下,打开门哒哒哒哒的跑下楼去了。

那中间的高台,离地面有十几阶楼梯,每一阶都设得很高。

对于蒋禹清这样的小短腿来说,很不友好。

见她爬的吃力,一个学子看不过去,主动起身,将她抱了上去。

团子觉得这个小哥哥简直是个天使。于是很有礼貌的同他道了射,那学子不防突如其来的致谢,红着脸下去了。

“诗词”这一项的奖品,是三本孤本古藉。

这样的东西在读书人眼里是无法用金钱来横量的,妥妥的无价之宝。

领到奖品后,她把其中一本双手放到了先前那个学子跟前,十分认真道:“大哥哥,这本书送给你。你也很棒的!说不得明年你就会金榜题名了。”

人家凭本事挣的第一名,硬是被她给搅黄了。

虽非她本意,但作弊就是作弊,她心虚。

不做点什么,总觉得良心难安!

那书生本以为同三本古籍失之交臂,本来慰为遗憾,不曾想,竟还有如此意外之喜。

忙作揖致谢,双手接过,小心的放进旁边的书箱中。

蒋禹清抱着剩下的两本孤本,欢欢喜喜的回到了二楼包厢。

又将其中的一本送给了景衍。

景衍不缺这点东西,到底是她的一片心意,很是欢喜的收了起来。

中午有一个时辰可供大家休息吃饭。下午继续其他项目的文比。这一天下来,过得还算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