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婚礼(2 / 2)

同蒋禹清这个小姑子也相处的极好。

三日回门的时候,宴母见女儿脸如春花,笑容满面。女婿看向女儿的眼神里满是爱重和宠溺,便知在女儿在婆家过得极好。

娘俩说私房话时,问起女儿的新婚生活。道,丈夫宠爱,长辈看重,就连蒋禹清这个身份贵重的小姑子,也对女儿照顾有加。

宴母欢喜极了说:“蒋家是难得的厚道人家,女儿,你这是掉进福窝里了。

如今想来,还真得要感谢那家的妾室和庶长子,否则你哪能遇到女婿这样的好男儿。

那句古话怎么说来着,有福之人不入无福之家!那家里,就是个没福的,配不上我的女儿!”

宴德音也深以为然。

回门后的第三天,蒋禹江夫妻就启程离京了。

他被外派去了南方的福州当县令,上任日期已经很紧,须得赶紧过去。

老两口和蒋文康夫妻也跟着一块起程回青州,路上好有个伴儿。

蒋文康是因为身上还担着农官的差使,不好离开岗位太久。

老两口则是不习惯住京城。

蒋老头说,他舍不家里的地和那头陪了他几十年的老黄牛。

老胡氏则说“这京里的贵夫人们说句话,肠子得拐十八个弯,我个乡下老太婆可应付不来。

还不如回青州老家找那帮老娘们去。

爱怎么聊怎么聊,唾沫星子喷脸上都不打紧,吵急眼了干一架也没人说道。痛快还自在!”

蒋文渊能怎么办,只能备齐了物什,好好生生的送他们回去。

蒋禹清照样备足了各色药物,给他们带在身上,以防万一。

他们走后,热闹了没多久的蒋国公府又安静下来。

蒋禹江外放,蒋禹川则入了翰林苑做编撰。

有个手握实权的尚书老爹,他只要不行差踏错,就不必担心出不了头。

父子两个,一个探花,一个状元,在大夏朝堂之上也传为了佳话。

六月中的时候,杨昌裕给她递来消息,说种桃树的坑都已经按她的要求挖好了。

蒋禹清立即到城门附近租了间临时库房,将灵境里最近两天育的桃树苗全部移了出来。

之后雇佣了一队马车全部运到了泰安农庄。

因为天气热,老兵们怕树苗晒死,就把果苗全的根部全部浸到了小溪里。之后就发了狠的种树。

蒋禹清让他们悠着点干活,他们也不听。

怕他们中暑,于是差人买了几袋子绿豆和一大包红糖来,让他们自己每天煮汤喝。

仅仅用了三天,就将全部的桃树苗种下了地。

为了保证存活率。入夜后,蒋禹清往身上贴了隐身符,偷偷的返回农庄。

给所有的果树浇上灵泉水,又给它们输入了一些木灵之息,确定它们全部扎根存活后,方才离开。

之后,老兵们又苦干了两个多月,赶在九月之前,又种下了五百亩梨树和八百亩葡萄树。

其间因为人手不够,蒋禹清又找秦老将军要了三十位老兵,可把老将军给乐坏了。

种完了果树,下一个阶段就是种苜蓿草。等苜蓿草全部长起来之后,就可以大批量的养牛和羊了。

九月初八,是千秋节,也就是皇帝五十岁生日。这是大寿!介时,周边许多小国都会来来贺寿。

从九月初开始,就了陆续有各国使臣入住国宾馆。

东边的丽句、倭国,北方的鲜国,西北匈奴,西方的吐蕃,西南的东女,南疆部族等等。

每个国家的装束都不一样,有的简单粗犷,有的色彩华丽,各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