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严打(2 / 2)

打发了淮江县令后,景衍提笔给京城那边写信。写完后卷起来,塞进小竹筒中交给沧海:“给太上皇传过去。”

沧海接了东西,应声退下。

几天之后,京城传来消息。太上皇下召,调集人手,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打击水匪路霸.......

过了淮江再往北就到了盖县。

盖县也属于淮江冲积平原。数百年前,淮江还未改道时,便是经由盖县往东入的海。因此土地平坦,十分肥沃,也是粮食出产的大县。

此时,正值六月,官道两边的田野里,一片绿意盎然,水稻长势极好。

因为天气太热,大家怕马儿中暑,就停了马车,在官道边的小茶棚里喝碗绿豆汤解暑。顺便牵着马儿去道边的沟渠里喝水。

不远处,几个农人戴着斗笠,分散在田里劳作。

景衍踩着湿滑的田埂走过去,跟一位正在拔草的老农聊天:“老丈,今年的水稻长势挺好啊!”

老农抬起头,便见得田埂上一位身长玉立的青年,正同他说话,暗道这年轻人长的可真好。

老农笑眯眯的说:“是不赖哩。现在的稻种好,只要不遇上天灾,手脚勤快,收的粮食上了税,足够一家人吃的,多的还能卖钱。”

“听您这话,老丈家里也种了不少田地?“

老农道:“有十来亩。一年能收小一万斤稻子。后生,你家里也种庄稼吗?”

景衍含笑说:“种的,水稻麦子都种。我父母和我娘子都喜欢种地,家里的园子里种满了东西,一般的瓜果蔬菜,几乎不用买。”

他身后的沧海和无崖想到刨瘸了的御花园,不禁嘴角抽搐着。不,那应该改叫“御菜园”更加贴切一些。

老农乐呵呵道:“那感情好。咱们老百姓们啊,还是得好好种地。想吃啥种啥,多自在。”

“老丈说的是。”

景衍见日头大,就邀请老农到茶摊,一起喝碗绿豆汤。老农也没有拒绝,大大方方上了岸,就着沟渠里的水,洗了手脚,放下了裤子穿上草鞋,到了茶摊。

蒋禹清请老农一块坐下。摊主提了装满绿豆汤的大茶壶过来,给老丈倒了满满一大碗绿豆汤。

调侃道:“程家太爷,您老可真走运,下田拨个草还有贵人请你喝绿豆汤。”

程太爷道:“那是,我老头子运道一向好。”却原来,这摊主和程太爷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两人还是离得不远的邻居。

大家坐在一起喝汤说话。然,一碗绿豆汤还没有喝完,天边就压过来一大片黑云,看样子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场大雨。当真是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程老太爷问景衍:“后生,你们这一家子可是要往县城去?”

景衍点头说是。

程老太爷道:“此去县城还有四五十里地,只怕走到半道你们就得淋场大雨,要是不嫌弃就上我家去住一晚。”

景衍同蒋禹清对视一眼:“会不会太麻烦老丈?”

程老太爷笑眯眯道:”不麻烦,不麻烦。我家刚起了新宅子,宽敞着呢,有的是地方住。”

那摊主也帮腔道:“贵客们可以放心去住,吃不垮他。他家的小儿子是大夫,学了一身的好本事,听说在京城里也是名医,日子过得好着呢。

这老爷子,还有两天就过七十岁大寿了,你们过去多住两天,还能顺带沾个喜气儿。”

景衍一听,立即朝老丈拱了拱手:“老丈,恭喜了。”

程老太爷笑呵呵的搂了搂胡子:“哈哈,同喜同喜!”

因为怕下雨,所以大家赶紧喝完了碗里的绿豆汤,收拾收拾。邀请程太爷和邱神医一同上了马车。

蒋禹清则抱了儿子同景衍共乘一匹马,在程太爷的带领下,去他所在的村子,程家庄。

到了程太爷家门口,发现程家竟是一座三进院的青砖大宅子,其面积不亚于蒋家在青州老宅。

老爷子推开门请大家进去。家里人见老头儿不过是去田里拔个草,就带回来这么一大群的人,很是讶异。

但见来人通身的气派,不像是一般人,因此并不敢小觑,恭谨热情的招呼着。

正当时,打屋里走出来个颇为儒雅的中年男子。

方一见面,当场便怔愣在了原地。

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见蒋禹清笑吟吟的种他眨了眨眼,这才确定来人是真实的,忙激动的上前行礼问安。

“程风给景爷和小公子请安!”给蒋禹清和邱神医行了弟子礼:“学生给老师、师祖请安!”

又冲沧海几人拱了拱手:“几位兄弟有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