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论战(2 / 2)

“若是由各家健仆私兵共成,则天子之命不如家主之言,寻常无事,宫廷秘事,悉为人知,一旦逢乱生变,又纷纷躲避,无人效死。”

“以陛下之明,今引纳董承之献,必不是以董承之仆充实宫禁,想是欲以董承为饵,令城中有心之人共集一室。一则可聚兵不少,二则可消祸患于未发。”

“人主聚兵弭患,必为四方征战,故臣想陛下有意于外。”

刘协来了兴趣,道:“如此文若何以知朕有意张绣?”

荀彧道:“远不可攻,近方可伐。今近处仅有刘表、张绣,袁术三者。刘景升既为宗室,实力亦强,臣料陛下不图;袁公路悖逆称帝,横征暴敛,江淮数州,几成白地,征之虽胜不能养军,臣料陛下亦不图;唯有穰城张绣,实力最弱,若能下穰城,连接皖城,安内,可有南阳,南阳为光武帝乡,人口众多,陛下得之,可以养军。”

刘协轻轻点头,道:“昔日张济藐视朝廷,与李傕、郭汜二贼合兵逼朕。济虽身死,其侄张绣,不朝不贡,屡抗朝廷,朕决意讨之。”

杨彪谏道:“陛下操之太切,恐有不如意之事。

刘协道:“今孟德轻朕,欲行一网打尽之策以备与袁绍之战。朕之机会,仅此一次,待其回军,必不容许都再持于文若之手。”

(笔者注:《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二年春正月,张绣驻扎在宛城,曹操领军讨伐张绣。当曹操来到洧水,张绣投降。在张绣投降后曹操纳了张秀叔叔张济的遗孀邹氏。

曹操听说张绣对这件事有怨,便准备杀了张绣,但计划泄露,张绣再反,曹操长子曹昂,大将典韦均阵亡。张绣追击曹操,被曹操打败,于是退保穰城。

建安三年春三月,曹操二征张绣于穰城,不克而还。

建安四年冬十一月,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张绣听从谋士贾诩的计策,率众于穰城出降,被封为列侯。)

杨彪沉默,片刻后道:“陛下聚各家之兵不过千余人,连陷阵营亦不满两千,便是合陈公台、高伯平之兵,穰城城池坚固,急切难下,粮草恐无以为继。”

“便是陛下打下穰城,刘表尽在咫尺,又岂会不知唇亡齿寒,对张绣坐视不理?”

刘协道:“故朕欲亲率甲兵往征张绣,再择一舌辩之士赴荆州说刘表,太常赵岐亦在荆州,当可为助力。”

(笔者注:赵岐:东汉末年汉室大臣,曾自愿前往荆州劝说刘表相助朝廷,他到达荆州后,刘表虽未派兵前来,但立即派兵帮忙修建宫殿,同时奉上物资粮草。之后,赵岐因为年迈体衰,留在了荆州。建安元年,曹操任司空,推辞给赵岐,后来桓典、孔融共同推荐赵岐,朝廷以赵岐为太常。)

杨彪仍不赞同,道:“司空两征张绣,兵精粮足,将士用命,尚且败还,陛下将不及司空之众,兵不及司空之精,何以能知穰城可得?”

荀彧道:“杨公,稍安勿躁,且听陛下如何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