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学生朱瞻基!(2 / 2)

“好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吧!”

朱瞻基闻言也不去思考之前那个问题,笑嘻嘻的从御案上扯过一张宣纸,然后拿着朱棣批改奏章的毛笔在纸上书写了起来。

一旁的黄俨冷眼看着朱瞻基使用着皇帝的纸笔,而皇帝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心中微微一惊。

太孙可真是受宠啊,其他人可没这么大的胆子如此僭越。

朱瞻基拿过纸笔,写写画画了起来,朱棣在一旁默默看着,眉头逐渐皱起。

这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弯弯曲曲的,他看不懂。

朱瞻基一边写,一边兴奋着说道,“皇爷爷,今日我去了国子监和户部,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汉朝的粮食亩产大约在二点二石左右!”

“而到了唐朝,粮食亩产大约在三点八石左右!”

“到了宋朝,粮食亩产便有四点八石左右了。”

“到了我大明,北方的亩产不过一点五石,不过因为是夏麦秋粟,粮食产量得翻倍,折合三点二石,不少了!”

“而南方粮食种类更是比北方多了不少,加上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要比北方高得多。”

“皇爷爷,这也是为何南方比北方富庶,人口繁衍日增的原因吗?”

朱棣抚着胡须,大笑了起来,极为欣慰。

他很高兴朱瞻基能注重农事,并没有忽略掉农事。

民以食为天,你不让大家吃饱,百姓们可是要造反的。

这不关键,关键是朱瞻基讲事情的那股意气风发的劲,让他很欣慰,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就在朱棣正高兴的时候,黄俨的声音阴恻恻响起:“陛下,太孙殿下天资聪慧,只是这些弯弯曲曲的是何物呢?”

朱棣笑声戛然而止,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眼朱瞻基,他也很好奇。

朱瞻基瞥了一眼黄俨,这条老狗真是讨厌,他和皇爷爷说话非要插嘴。

“皇爷爷,此乃阿拉伯数字,苏泽说现在现在大明使用的记录数字的字符繁琐不便计算,所以他便用了这种大食数字记录,孙儿也是和他学的。”

说着,朱瞻基将写满了阿拉伯数字的宣纸递给了朱棣,在上面写写画画,给朱棣讲解,验证这种数字的方便之处。

朱棣一开始也不懂,可随着朱瞻基的讲解,他频频点头,兴趣来了的时候还会自己拿笔用这种方式验算一番。

这一验算,朱棣大喜过望,“咦,果然方便快捷,不愧是我的孙儿!”

朱瞻基摆了摆手,“皇爷爷不要取笑孙儿了,孙儿也只是拾人牙慧罢了。”

朱棣佯装生气道,“胡说,就是你聪明,不然为何别人没有学会?”

朱瞻基闻言笑容僵在了脸上,有些没脸见人,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低着头,看不清神色,闷声说道,“皇爷爷说笑了,在清风县,那些七八岁的稚童都会。”

“孙儿现在的水平按照苏泽的说法,也就是个小学生水平,小学生之上还有什么初中生和高中生。”

“甚至还有传说中的大学生,苏泽说孙儿一辈子都学不到那个程度。”

朱瞻基觉得皇爷爷是在笑话他,在清风县,他朱瞻基学的还不如苏泽身边那个五大三粗,书都没读过的丁航。

合着你也才刚入门?

朱棣有些哭笑不得的同时,心中微微惊奇,这苏泽真有朱瞻基说的那么神奇?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