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一招鲜,吃遍天(1 / 2)

“得空之后,孤当重修《中庸》了。”

  朱标发出一声感叹。

  不得不承认,在尝到因为这帮原本没有出路的读书人,因为试科举得到了入仕机会,并为此不断奋斗红利的甜头时,他确实忽略掉了这个隐患。

  毕竟这帮人对他天然忠心。

  用着也实在顺手。

  一些不是当务之急的后顾之忧,自然就被他暂且搁置。

  可是在认识到这样一个群体会给大明第三代继承人,也就是他的儿子带来隐患时,朱标便毫不犹豫的决定喊停。

  即便要为此平白折损这些走试科举录用官员的人心也在所不辞。

  望着果决纳谏的朱标。

  常升不禁在心中感叹,若不是雄英早夭,朱标早逝,哪有朱老四什么永乐盛世啊,只要再给小朱和小小朱开拓一二眼界,将海上舰队筹备起来,什么新大陆,什么海上贸易,那还有西方那帮蛮夷什么事。

  笑着将茶盏推回他的面前,常升微笑宽慰道:“均衡,制衡,皆是驭人之道。”

  “姐夫没法保证一代官员的清正廉明。”

  “但如取仕之于科举,建立一个合适的规章和取仕标准,至少可以保证没有取仕流程本身没有疏漏时,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可用之才足矣。”

  “以人驭人,则法不存。”

  “唯有以法治人。”

  “方能人法两立。”

  朱标很是认同的点点头,只感觉如今的常升谋略较之以往,更显的浑然天成,再次扫过那堆被常升翻阅过的六部五寺奏书,不禁摇头感叹道:“孤与升弟几日不见,竟不知升弟更上一层楼。”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古人诚不欺我。”

  常升哈哈一笑,装模作样的起身,施施然向朱标行了一礼道:“太子殿下盛赞,臣愧领了。”

  朱标指着他哭笑不得。

  嬉笑调侃了一阵。

  朱标还是正经的问询起了官员招录标准。

  同时也提及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引入寒门读书人,对如今的朝廷而言,确实如一汪清泉注入了活水。”

  “但正如升弟所虑,时过境迁,难保如今的寒门不会成为日后的显贵,继续重演党政,将朝堂变作一汪更大的死水。”

  “试科举终究还是权宜之计。”

  “即便日后的科举招录扩选名额。”

  “终是不可能再如洪武一般大举招录寒门的。”

  “此患,可有解?”

  僧多粥少的问题。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在轮回上演。

  从无例外。

  尤其是官职。

  开疆拓土稳定后,资源产出也近乎稳定,盛世之初,大家的资源分配还都能保障,可是一旦人口增长起来,而资源产出没有变化,内卷便出现了。

  既得利益的人,自然是不会愿意将自己所占据的好处想让的。

  这样,不就是又回到了王朝盛极而衰的怪圈中了么。

  虽然不寄希望常升能够解决。

  但能有哪怕新的解决思路也弥足珍贵了。

  当这个问题被抛出。

  常升便没有半点迟疑的摇头道:“无解。”

  “有叔伯,姐夫和雄英,大明可旺三代,可后世之君,姐夫能把他们代代如叔伯一般果决,姐夫一般贤明,雄英一般聪慧吗?”

  小朱虽然十分不愿承认。

  却也只能摇了摇头。

  “姐夫尚不敢保证后世之君能代代贤明。”

  “焉能保证后世之君能接续盛世,亲贤远佞呢?”

  朱标微微仰头,靠在了椅背上,看着常升那张不以为意的面庞,发出一声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