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知府大人难伺候(2 / 2)

此刻,她觉得最惨的就是海边的渔民了。

每日天不亮就要出海捕鱼,一不小心遇到大风浪,一个海浪卷过来连人带船被卷走。

那些住在山里的百姓们,虽然得到的粮食少吧,好歹还能种出来。

而渔村的田都是盐碱地,山上都是岩石,想种粮食都种不出来。

渔民们把每日打上来的鱼拿到外面的城镇换取粮食,路还不好走,鱼到了城镇变得不新鲜,直接被压到最低价。

桃花也跟着感慨:“这世间啊,苦的都是老百姓。”

梨花点头:“和他们比起来啊,我这个小丫鬟过的都是小姐们的生活。”

林千听了好笑,真实道:“梨花啊,一般的小姐过的都不如你呢。”

高门大户的丫鬟们的小日子,县令家的小姐们都比不上。

尤其是像她长姐这样的,从来不苛责打骂丫鬟,在她手底下做事不要太幸福哦。

当然,她长姐手底下不养闲人,长姐这几个丫鬟也是很有能力的。

林冉听着她们的讨论,自己拿着桑园围的图纸在看,实际上是在看脑海里六筒绘画出的地图。

六筒描绘出的图异常细致,林冉两相对比,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一行人在路上行走了半个月,这才走到东宁县。

东宁县在南林县的西南部,先朝时期,曾在闽宁县、东宁县设立了港口,创建了海航,出海到各国与海外国家进行商贸活动。

后来中原内乱,朝代更迭,出台了禁海政策后,这港口慢慢被废弃了。

如今还保有的港口,是属于江家军的军事港口,抵御海外倭族、丽族等入侵。

而林冉的目的地,正是东宁县那个废弃的海港。

林冉记得一本游记里这样描写过海港的样子:“船停五只,状若高楼,珍珠玳瑁、犀象齿角、丹砂水银、沉檀等香,希奇难得之宝,其至如委。

港口人往车来,重利者接踵而来,呼喝声声日落而不止……”

描绘的是一副非常热闹的海航图。

那时候的海航停留着许多楼高般的大船,海外来的商人们带着各种奇珍异宝来以物易物。

码头人来车往,各家重利益的商人们穿行与此,而港口也生出了许多做小生意的摊贩,吆喝声音从早到晚不带停歇。

而如今,隐约能看到当年海港的影子的地方,是那些断壁残垣,以及一座折腰坍塌的灯楼。

林冉忍不住发出感慨:“昔日繁华如斯,今萧条至此,更迭的不只是朝代,还有繁华。”

白家少家主自小生在岭南,还是自祖上就开始从商,对于这海港自然也听说过以往的盛况。

听得林冉如此感慨也跟着点头:“据我家老祖宗留下的一些只言片语,当年岭南之繁华不弱于今日的扬州。

据闻,当年有许许多多海外的大船行来,带着宝石香料药材等物品,来换取中原的布匹茶叶和瓷器等。

真是难以想象那种盛况……”

白家少家主表示,现在的岭南已经落魄成了贬官流放的圣地,他真的想象不到岭南有那么繁华的景象。

林冉望着浩瀚的的大海,目光飘远:“总有能看到的那一天。”

一直凝望着大海的林千忽地回头看了一眼自家长姐,不掩脸上的惊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