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青苗法的雏形(2 / 2)

在同僚们不解的眼光中,他又在常州当了八年

知府。

他自己当然是知道,他要做些什么,他很兴奋,他也继续实验。

公元1058年,王安石回京述职。

这次朝廷任命他为度支判官,协助管理全国财税!

可以说是重用!

这一次,王安石没有推辞。

他在基层县城摸爬滚打十余年,这个时候该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二步了。

他慷慨写下了一封奏折,他上书仁宗,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北宋,他看到的北宋,国防不行,教育不行,社会风气不行……

百姓苦不堪言!

同时,他写下了许多大胆已经实践了部分的想法,希望仁宗重视人才、重视制度、重视律法…

之后,他满脸期待。

他原以为皇帝会满脸诚恳地邀请他,会看着他激动不已,会恳切的对他说,朕终于等到你了,你帮朕!

帮朕改变这个羸弱的大宋!

然而,事实证明,王安石想多了。

这封《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连水花都没有掀起半分。

王安石很尴尬,但他是个聪明人,他确定肯定以及一定,这届皇帝不行。

等下一届皇帝。

宋仁宗:“……”

王安石要离京出走,不走不行。

朝廷下了九道诏书,才将他留住,先是任命

居郎,后又改为知制诰。

他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天子近臣,王安石的

官运,不可谓不强。

但这些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干的不开心,他的身上宛若有蚂蚁在爬。

1063年,王安石母亲病逝,这一次王安石趁机辞去官职,

回到江宁守制。

同年,宋仁宗驾崩,继子英宗即位。朝廷多次下旨,让王安石回京任职。

但王安石都以守丧为由,拒不赴任。他非常清楚,也非常不屑,新皇体弱多病,还有太后垂帘听政,后宫都干政了,这样的母子搭班唱戏,求稳尚且不易,谈何求新求变?

去朝堂找不自在?去找刺激?

更离谱的是,宋英宗登基后,为了确认生父的名分,大臣们掀起一场论战,竟足足持续了两年时间!

就很离谱,也很傻叉!

这样的执政水平,与王安石的期待,简直隔着十万八千里。

那更不去了!

晚生苏轼都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他觉得很有道理。

目前的王安石,便选择等,耐心等待,等待那属于自己开启变法的一个璀璨时代!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

听闻这个消息,王安石兴奋不已。

这一次,他坐不住了,他要出山,他要当官,而为了这一刻,他足足等了三十年!

ps:谢谢大家的鼓励!

()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