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千古一完人与北宋张载(二合一)(2 / 2)

他将这句话贴在书房两侧,时刻激励自己,每每厌倦的时候,便会看一遍这对联。

他是苦读熬出来的一代宗师,但在当时,苦读,笨鸟先飞这种理念是不被认可的,当时张载因为苦读,还遭到了二程的嘲笑。

所谓的二程也是思想家,大宋著名的程家两兄弟,程颢、程颐。

张载比程颢、程颐兄弟年长十二三岁,按照亲戚关系上来说,张载是他们的表叔。

但纵然是他们的表叔,但即便是晚辈对长辈,二程依旧批评张载有“苦心极力”之象。

他们批评张载读书太用力了,堪称艰苦卓绝,跟其他理学家那种优雅的读书方式不一样。

他们推崇这种悠闲的读书方式。

而看不起张载这种苦读。

作为思想家,怎么会苦读。

嘉祐二年,也就是张载拿着范仲淹给他的那笔钱,参加科举。

这一次,张载高中,他考中了!

他登上了那传说中的“千年科举龙虎榜”。

这一起上榜高中进士的人,除了张载,还有苏轼兄弟、曾巩兄弟、章惇、程颢。

这一个个进士如雷贯耳,人中龙凤。

这一年,因为高中进士的人都太厉害,也被称为千年进士龙虎榜。

高中进士这一年,张载38岁,在一众上榜的牛人中属于超大龄考生,仅比经历更苦的曾巩小一岁。

但高中进士也意味着苦读出身的张载,总算熬出了头。

在这次考试后,在当时宰相文彦博的支持下,张载在开封相国寺坐虎皮椅子,开坛讲易经,名动京城。

他走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

成圣,讲道,发展自己的理学。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第一次见到了他的两个表侄一一程颢、程颐兄弟。

经过一番秉烛夜谈,第二天,张载对敬佩他的学子说:易学之道,吾不如二程,汝辈可师之。

此言一出,二程声名大振。

张载的品质,由此可见一斑。

在对比二程对前辈的评价,可见一斑。

熟高熟低,一眼便出。

只是二程自己不觉得,但在后世,评价已然极端化。

这一刻,二程闭上了眼睛,满脸羞愧。

1068年,登基不久的皇帝宋神宗召见王安石,询问治国之道。

一场变法即将拉开序幕。

王安石直接说,唐太宗这种级别的帝王就不要学了,咱要干就直接对标尧舜。

“每事当以尧舜为法”

李二:“???”

这小子很狂啊!

第二年,1069年,御史中丞吕公著向宋神宗推荐了张载,推荐理由是张载「学有本源」,“四方之学者皆宗之。”

这标志一件事,对于张载的大事,也就是从此刻起,在张载从38到50岁这段时间,他已在大宋思想界奠定了自己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程颐的说法,张载所居之乡,学者不远千里而至,愿识其面,闻其言,以为楷模。

这就是彼时的张载,这便是张载对年轻学子的影响。

从这一刻起,张载逐渐的像之前的范仲淹一般了,他也有崇拜自己的小迷弟。

而且是来自全国各地。

如果从时间上来算,从接受范仲淹的劝告算起,至此时,张载历经了整整30年的苦读,张载终于开山立派。

他创立的门派,后来被称为关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一起并称为,濂洛关闽。

这理学乃是宋代理学四大主流之一。

宋神宗听说国家还有这号人物,赶紧召见,他如问王安石一样,宋神宗也问了张载治国之道。

张载的回答也是变法强国。

只是不同于王安石的治国,那么激烈,张载的方法是十分温和的方法。

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治国之道,而这也意味着,张载在官场上的不被重用。

王安石在得知政见不同后,也没有强行改变张载的意见。

张载也识趣的重新回到了家乡,他回到了横渠镇,开始在这讲学。

他要将自己的理念,自己的观点传达到天下各地。

画面中。

张载眸光不变,他端坐在椅子上,面前是无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子,他们坐在张载的下面。

青天白日,就在这横渠镇。

张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讲学,他也有了一个更宏大的理想。

他面向投影,声音在此刻响彻在万朝之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偌大的声音带着张载的理念,带着属于华夏所有人共同的最高追求响彻万朝。

这一刻,画面结束。

高阳声音响起。

[盘万朝十大霸气之话!]

[第一名,北宋,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上榜理由:“华夏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太多后世之人听到这句话有了新的追求,太多伟人践行了这横渠四句,纵观华夏上下几千年,此句当为第一!”]

[即将发放万朝十大霸气之话奖励!]

[本次奖励,因奖励庞大,请各朝上榜之人,上榜之王朝做好准备,也请匈奴单于,西方诸国做好准备!]

()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