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挑拨(2 / 2)

这不得不说太后的眼光毒辣,派这样的人去查帐,确实比西伯侯更合适,而且绝对能够保证万无一失,不会出现半点差错。

“臣遵旨。”李青虽然有点意外,但却十分慎重地领了旨。

凌欢十分满意李青的态度,这老头虽然说话不好听,但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臣子,这样的人才日后还要多多重用才是:“其他人选,你便在翰林院里挑罢,挑好了人,明日便给哀家去户部,七天之内,哀家要知道查帐结果。”

“是。”李青听了此话,常年严肃紧皱的眉头似乎也松了一些。

翰林院里都是出身清贵或者出身寒门的子弟,更是历年科举中的佼佼者,论才学,翰林院里的人并不输于世家和勋贵,只是先帝依重世家和勋贵,对科举出身的进士并不重用,因此在翰林院里不泛满腹才华的人才,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如今太后摄政,不但打压世家,现在更是明显要重用科举进士的意思,这对李青和众多靠科举出身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处理完查帐的事,凌欢又说道:“至于宁亲王所说之事,哀家觉得应重视之,边关之地属于我大秦之喉舌,正因为有边关的十万将士,大秦才固若金汤,国中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因此哀家决定,调拨六十万军饷去边关,而且粮草也要提前囤积及时送往边关,随时做好迎接战事的准备。”

“太后娘娘,如今情况未明,边关如何不过是宁亲王的个人猜测,更何况去年年底朝廷才拨了三十五万两军饷,现在再贸然拨下如此之多的军饷实属不妥。”丁奇反对道。

其他世家一派的官员也纷纷进言:“边关之地确实重要,但如今国库空虚,天灾频繁,太后娘娘实在不应以大半国力去供养兵将,而应该更注重民生,为百姓谋福利解其困苦。”

其中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更是不怀好意地挑拨道:“正是如此,边关战事虽然重要,但大秦一向军屯以兵,边关战士皆分有田地,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实在是没有必要大量分拨军饷,以免其起异心,拥兵自重,难以控制。”

这就差没有直说边关将领不可信,有可能会造反了。

“简直胡说八道!”听了这些话,朝中的武将坐不住了,一个老将军被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尔等鼠辈,站着说话不腰疼,镇守边关的周元帅对朝廷忠心耿耿,为大秦立下无数大功,他乃是大秦英雄,岂能任尔等宵小之辈诬蔑?”

宁亲王也沉下脸,现任元帅周石是他的心腹,也是他卸下元帅之职后指定的接班人,丁奇等人如此诬蔑周石,等同于说他有异心,他自然恼怒之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