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福祸相依(1 / 2)

山河志 阿刀 1401 字 5个月前

虽然高原这些年下来见过不少风浪,可石材厂所遭遇的困难,还是把他气得一天都没吃下饭。

但高原的性格相对乐观,他会从坏事之中总结经验教训。尤其石材厂这次的变故,就曝露出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前期创业的时候,大家在他的带领下闷头向前冲,而且大小事务都由自己一手抓,倒也不会出现多大的篓子。

可如今不一样了,随着高王庄产业多元化的布局,要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高原渐渐感觉到了分身乏术的吃力,感觉到自己的团队能力并不完善。公司若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走得踏实而平稳,就必须要有一个规范而良好的管理制度。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白天的时候,预制品公司和石材厂两头跑;晚上回家就给唐佩打电话,甚至给谢东升、林楠打电话,请教大公司的管理经验、制度设计,以及人事调整和选拔方式。

谢东升索性还给高原邮寄了一份中海集团的“各岗位管理制度”和“员工守则”的相关资料,高原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就根据这些资料,取长补短、因地制宜,用中海集团的标准来设计高王庄的公司管理模式。

随后他又让斌斌把自己弄好的制度,输入电脑做成电子版模式,再由王伟叔拿到印刷厂,最后装订成手册,并发放给下属各厂中层以上的领导。高原年底还要进行考核,谁要是背不下手册上的各项制度,就取消谁的年终奖金。

这件事发布后,一时间不少人怨声载道,说自己都四五老十了,干嘛还要考试捏?

高原就一句话:“不服从公司安排的,予以辞退处理!”而且还让各厂贴出告示,并在村委宣传栏里公示。有的时候手腕不狠一点是不行的,对自己人的宽恕,就是对外部敌人的轻视。文东的这种事件决不能再发生第二次了,这种教训必须要深刻吸取。

石材厂外部业务的停摆,并没有阻挡高王庄的宏观发展,赶在五月下旬的时候,整个预制品厂的建设便已开始收尾。石子料的生产线并没有单独开办一个厂,而是并入了预制品公司里,以便于统筹管理。

刘建设那边也等不及了,五月下旬的那段日子里,刘建设隔三差五叫着大江和高原去镇里开会,一方面谈采购和产品要求,另一方面还让高原和大江,尤其是高原这个村镇企业家提一些改造方面的建议。

该说不说,跟镇领导或国家正规部门合作,首先资金上是有保障的!刘建设也知道高原那边不容易,为了配合镇里工作,还专门投资扩建了厂区。这种互惠互利的事,刘建设自然不会亏待高王庄,还没等公司投产,刘建设就先让人给高原打了120万的预付款。

到底是自家的孩子,刘建设该疼还是要疼的。但规矩也要讲清,预制品的价格要给予镇里一定的优惠,刘建设压得不多,只给高原压了一成的价格。这一成价格是“运费”,因为如果预制品从外地采购的话,运费至少要高一到两成。而高原的公司就是本镇企业,省去了长途运输的费用,但这笔费用,要让利给镇上。

西边不亮东边亮,虽然石材厂乱成了一锅粥,但预制品公司算是起来了!这也是高原为什么要不停地投资,不停地发展新产业的原因。因为单一产业,受市场的影响太大了,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就能很好地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这项产业赔了,另一项产业可能就赚,这边没钱了,那边的资金就可以拆借应急。虽然高原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好在思路和大方向没错。

时间来到六月初的时候,预制品公司的产能就提上来了。这得亏有王克明等一群人带头干,他们相对有文化、有技术,而且又是本村村民,还被高原重视和重用。王五叔负责砂石料的生产,大磊二磊归来后,给王五叔打下手,负责产品的运输工作。

这边的事情理顺了,高原才能抽出时间,好好研究石材厂的那堆烂事。

六月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得炎热,石材厂周围的荒地上,也大大小小堆满了石板材。高原进厂后先在院子里,拧开水龙头洗了把脸,清爽了一下精神之后,这才推门进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