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高端产业(2 / 2)

山河志 阿刀 2295 字 5个月前

“就因为人家有技术,而咱们没有!这要不是看在咱们国家,消费体量越来越大,国外工厂产能跟不上,环保查得严,供货链条太绵长,人家甚至不会给咱们授权技术。现实就是如此,可恰恰因为国内有这块短板,它的市场需求才庞大。”

高原越听越憋气,早知道他当年,就应该考研、读博,好好跟着老师搞科研。这技术的落后真的让人很难受,甚至卡得你完全透不过气。

老三继续说:“有个好处就是,一旦在国内实现量产,从大环境来说,能降低电子消费品的价格,使市场受益;往小了说,我能做个国内的独家代理,能赚上一些钱。当然,这两成收益看上去虽少,可它市场需求量高,量大了利润就足,这两成的收益也不少。”

“这不就是代工厂模式吗?”高原心里还是憋屈道。

“你以为呢?就这种代工,也不是任何公司都能争取到的。它必须要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庞大的生产厂区,宽松的地方政策、低廉的人工成本才行。我觉得你们黄龙合适,这个事情我可以帮你争取。”老三深吸一口气道。

高原默不作声,只是在心里默默盘算,这样的合作到底能不能干。表面来看,“二八”分账绝对不合理;但从市场前景来看,却是高王工业的立厂之根。有了这项技术的引入,首先就能大批量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创造高额的税收;同时依附于这样一个项目,高王工业可以开枝散叶,去开发配套的衍生产品。而真正的盈利点,应该放在这些衍生品上。

“这事儿让我想想吧,回头给你答复来得及吗?”高原端起酒杯,一口闷了下去。

“时间要快,我的客户本来是想在东南亚自己设厂的,他只是征询过我的建议而已。如果咱们国内,真有企业能够达到他们的合作标准,并愿意做这个事的话,我有把握将技术给争取过来。”老三也不是非逼着高原做这件事,可毕竟小六是自己兄弟,公司发展又遇到了瓶颈,这个项目对于小原来说,倒也是一个机会。

“先吃饭吧,我晚上琢磨琢磨,明天给你回话。”高原面色凝重地说。

当晚高原和唐佩,就在吃饭的酒店住了下来。老三本来是想陪高原彻夜长谈,好好回味一下大学时光,可人家现在刚结了婚,两口子热乎着呢,他也就识趣地没打扰。

回到房间之后,高原先泡了个热水澡,唐佩把高原的臭袜子,给拿出来洗了洗。

忙活完这些后,小两口这才躺在床上,唐佩就支起胳膊,痴痴地看着小原笑。

“这个三哥很有见识,也很有人脉。我觉得他提的这个建议不错,咱们未必不能尝试。”唐佩声音清脆地说。

“可二八分账,心也太黑了!哪怕对半分呢?合着咱们还是打工仔?而且是出钱出力的打工仔!”别的都好说,就是在这点上,高原有些转不过来劲儿。

唐佩就轻抚着高原的胸口道:“也不能只看这一点,我觉得三哥有些话,还是挺有道理的。代工也好、打工也罢,至少咱们企业,是站在产业链的高端了。咱们先乘风而起,把这个制高点站住,然后从上而下进行产业突破,相对不就比较容易了吗?”

顿了顿,唐佩继续又道:“再就是贷款的问题,咱们在没有项目的前提下,张口管县里要那么多钱,银行和县里领导未必就会给。但如果有了这个项目,他们还能反对吗?我在中海做采购,对电子原材料市场还是比较了解的,三哥的信息很准确,像印刷电路基板一类的产品,中海基本靠进口。所以……”

唐佩轻盈一笑说:“市场潜力还是巨大的,咱们不做,别人也会去做。对方真把厂区迁到了东南亚,关税和运输费用,最后还要转嫁到国内消费者的身上。与其被人扒掉一层羊毛,还不如把项目落地咱们国内。”

“这个事情你赞成?”高原侧身朝唐佩问。

“基本赞成,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且咱们一旦了解了这套流程后,保不齐未来,咱们自己也能投入研发,替换掉国外的技术呢?真有那一天,咱们可就是利国利民的大英雄了。当然前提是,咱先把技术给引进来,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刘建设经过半月的奔波,终于把黄龙县经济发展的蓝图,给描绘出大体的轮廓了。

工作一旦有了方向,那做起事情来都动力十足。眼下的事情就是要给高王工业,划归工业用地。经过他与严朝等外地企业家的研讨,高王工业至少要再扩大两至三倍的规模,才能够达到产能要求。

高王庄本村的地皮看来是不行了,那葫芦口的地形,可用面积太少,倒是高王庄花坡以外,朝东可以延伸出不少的工业用地。

而且不仅仅是高王工业,如果再加上其它10个大企业的分厂,那整个新兴镇都将步入工业化时代!新兴镇,是刘建设发迹的地方,是他的大本营;他自然要把这样的利好政策,优先给家乡的老百姓们。

不不久的将来,以高王工业这个本土企业为核心,以外地企业为配套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就会在高王庄以东诞生。再去高王庄时,那里将不再是广袤的农田,而会是一片片先进的工业区,是真正属于黄龙县的高新经济开发区!

脑海里想过这些,刘建设的嘴里,竟不禁哼起了《我的祖国》中,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